王紅業
隨著國家醫療服務的改革,全民醫療保健的不斷深入,社區衛生服務站像雨后的春筍茁壯成長起來。它分布廣,服務對象相對集中。方便了社區居民,拓寬了醫療服務市場,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百姓的醫療保健需要。但是管理上也存在諸多缺陷:
醫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制度不規范。醫務人員多是低學歷,低職稱,或不能勝任醫院本部的工作。工作能力強、職稱學歷高的基本都在醫院本部,因為本部需要他們來提升醫院的技術力量和知名度,他們也需要醫院這個平臺來歷練和展示自己技術才能。
目前沒有一套適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質量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社區衛生服務是隨著醫療改革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科目,規章制度在逐步規范過程中。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管理用的是與醫院本部相同的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嚴重制約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個性發展,沒有反應出它的特殊性。
社區護理是一種對社區人員提供連續性綜合性醫療保健服務,它需要護理人員既熟練掌握護理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還應掌握預防醫學,社會醫學、老年、康復醫學、心理學及一些人文科學等知識。目前社區護理人員學歷偏低,大多為中專及聘用的臨時人員,這些雖然暫時能滿足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的功能制護理工作,但要為社區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區全方位和連續性的服務就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政府購買服務還沒有落實到位,社區醫療服務補貼不到位,藥品零加價,檢查治療項目少,自身缺乏創收能力。工資待遇比較低,她們多是把社區護理工作當做跳板,一旦有更好的去處便會離開,導致護理工作沒有連續性,更缺乏主動性。社區護理的價值未得到充分顯現。雖然我院社區護理工作近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尚未顯現出來。
沒有工作經驗,缺乏處理問題的應急能力。法律意識淡漠,說話、做事隨意不懂得保護自己。
6.1 制定適合社區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 社區護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專業性,這由它的工作特點所決定。要求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慎獨能力,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健全社區各項規章制度及護理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服務人群的滿意度納入月底的績效考核,獎懲分明,對社區護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6.2 強化在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社區護理所需的知識面以及知識結構具有其特殊性,決定了社區護士教育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對社區護士的教育不同于醫院,特別是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與教育、常見病、多發病預防知識的學習,使社區護士充分認識到社區護理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加強護理技能及獨立工作能力和急救基本知識的培訓,強化人際溝通技巧的培訓。加強法律知識的培訓,強化法律意識,依法執業,嚴格操作程序,嚴謹工作作風,成為合格的社區護理人員。
6.3 加大檢查與考核的力度 護理部派遣護士長分社區包保,每月兩次不定時對社區的護理工作全面進行指導及服務對象的滿意度調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給與指正或限期整改,并跟蹤驗證效果,在月護士長例會上通報。社區護理組長每月要組織社區護士護理“三基”業務學習及社區護理學知識的學習,院內組織的護理技能考核與“三基”理論考試社區護士必須參加,并納入年底的綜合考評等級,包保護士長的工作業績同樣納入年底的綜合考評。
6.4 加強院內感染知識與傳染病知識的學習與考試,做好雙向防護,開展以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五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工作,以滿足不同患者和轄區居民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站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6.5 每月組織開展兩次健康知識及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預防知識的社區宣傳,讓社區居民在自家門口就能了解如何做好自我預防保健。隨時都能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
6.6 與醫院內護士要求一樣,著裝整齊、文明用語 如需家庭輸液治療,醫患之間必須簽訂協議書,使患者及家屬做到三清,即清楚病情、清楚用藥的不良反應及輸液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簡單的應對措施、清楚與社區服務站的聯系方式。在家庭病床管理方面,護士上門送醫送藥每次必須做好詳細的記錄,根據病情確定巡診次數、護理級別,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好取得合作并簽字同意,做好病歷的管理與歸檔,以備查詢。
6.7 完善相關政策,探索適合本社區的護理模式 在政府購買社區醫療服務,補貼沒有到位前,向醫院尋求政策,保證社區衛生人員的基本工資及福利待遇。鼓勵技術人員到基層開展醫療服務,在技術職稱晉升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并給予一定的傾斜,縮短晉升年限,讓社區衛生人員安心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要有配套的政策來保證,使社區醫療、人力資源得到合理應用,在資源共享的同時也為各自發展找到契合點,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得到快捷、便利、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
通過對社區護理服務現狀分析,找出目前社區護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真正地履行好老百姓健康守門人的責任和使命,新世紀的醫學重心下降,社區為主;眼光前移,關注預防。經過四年多的不斷改進,進一步完善了社區護理管理制度和體系,提高了社區護理服務質量及居民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