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舟
均等共享城市公共服務的路徑選擇
◎ 青 舟
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是指為市民提供基本的、與這座城市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就是為市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務,其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務,如就業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底線生存服務;二是公共事業性服務,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公眾發展服務;三是公益基礎性服務,如公共設施、公共交通、生態維護等基本環境服務;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務,如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等公民安全服務。只有做好這些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務,才能使全體市民真正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
從每個城市、每個城區的實際出發,怎樣才能為市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并不是絕對平均的基本公共服務呢?我想有以下幾個路徑選擇問題需要重點考慮:
首先是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在經費上要有完善的公共財政體系作保證,不僅要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GDP增長幅度的同步增長,最好還要以財政收入的年度增幅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的比率,以形成一個有效推進的穩定可靠的經費動態增進機制。同時,建議有關政府部門要在公平分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資金的基礎上,善于適當集中公共財政資源,確保形成相對穩定和充裕的財力優勢,以便集中力量、重點解決不同階段的最基本最突出的城市公共服務問題。除了財政的基本投入外,政府還要善于引導、安排社會對公共服務的多元化投入。
其次是要解決進入規劃文件的問題。也就是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引導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施。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已經出臺了與公共服務相關的規劃綱要,廣州也要在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的基礎上,制定好有關推進廣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規劃或實施意見,并與廣州原來出臺的“惠民66條”和“17條補充意見”等相關政策相銜接,同時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以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有效性和連續性。
再次是要解決責任和制度的問題。即要通過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和制度來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實到位,如建立一系列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關的責任報告制度和督察制度。特別是要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高度,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契機,要求政府更全面地履行各項職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如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突出各自部門的管理和服務的重點;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加大責任追究力度,這樣才能為實現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確立切實可行的體制基礎。
正是因為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再分配的功能,我們才要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主導作用,通過公平優先的合理設計和科學組織,盡最大努力實現服務對象的“廣覆蓋”和服務制度的“一體化”,這樣才能使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的服務水準真正做到“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