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征
淺議數學分層教學
■黃長征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但是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如果老師只是一刀切地授課,就會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導致優秀學生在學習上沒有前進的動力,而學困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這樣新課標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教學。要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通過各種途徑做大量的工作,如:問卷調查、與學生個別交談、數學知識與能力測試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各個層次的學生有哪些,對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引導他們歸納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他們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并能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這是有效實施分層教學的一個先決條件。
教學分層是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教師創造性的部分。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優等生回答,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中問題的回答機會則讓給中等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