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圓
絞窄性腸梗阻難以在出現腸壁血運障礙前及時作出診斷,以致最終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多由于腸系膜血管受壓、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等原因而導致,屬于腸梗阻的嚴重階段。本文選擇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絞窄性腸梗阻患者62例,分析其臨床特點,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絞窄性腸梗阻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齡11月~79歲,6歲以下患者4例,60歲以上患者12例。患者發病至到醫院就診時間為2.5h~9d,平均為(3.2±1.7)d,其中24h以內有32例,25~48h18例,48h以上有12例。
1.2 臨床表現 在本組患者中,體溫>38.1℃有42例;脈搏>100次/分47例;呼吸>25次/分34例;有休克癥狀者15例;持續性腹痛33例;無規律性腹痛10例;腹部不適17例;腹脹46例;惡心、嘔吐49例;嘔血11例;便血13例;停止排氣便50例;腹部壓痛、反跳痛49例;肌緊張37例;彌漫性腹膜炎11例;腹部包塊19例;腸鳴音減弱或消失45例;腹部移動性濁音陽性7例。
1.3 病因 本組病例中,腸粘連20例,其中粘連成角5例、粘連束帶壓迫5例、腸管粘連成團6例、粘連帶致內疝4例,嵌頓疝15例;腹股溝疝9例、股疝4例、腸管壁疝4例、閉孔疝2例、膈疝1例;腫瘤10例,其中小腸腫瘤2例、結腸腫瘤7例、胃癌術后腹腔廣泛轉移壓迫1例;腸扭轉11例,其中小腸扭轉6例、乙狀結腸扭轉4例;血運障礙4例,腸系膜動脈栓塞2例,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2例;其它2例,克隆氏病1例、腸套疊1例。
1.4 實驗室和儀器檢查 本組病例中,白細胞計數大于10×109/L51例;中性粒細胞分類>80%、有代謝性酸中毒56(40.9%)例;淀粉酶升高有30例;血清堿性磷酸酶(AKP)升高19例;乳酸脫氫酶升高20例;無機磷升高18例。腹腔穿刺液為血性或有臭味24例。腹部X片提示有腸絞窄21例;腹部B超提示有腸絞窄19例,腹部CT提示有腸絞窄42例。
1.5 治療 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方式如下:行粘連松解術22例次,腸扭轉復位術9例,小腸部分切除術17例,疝內容物還納聯合疝高位結扎術14例,乙狀結腸切除術4例,回盲部切除術1例,結腸切除術3例,腸套疊復位術1例,
全組病例均經手術和病理明確診斷為絞窄性腸梗阻。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為17.7%。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2例,急性腎衰2例。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癥,可因多種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繼則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和繼發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癥、休克、死亡。而絞窄性腸梗阻,多在出現腸壁血運障礙前未能及時作出診斷,最終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可因為腸系膜血管受壓、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等原因而導致,屬于腸梗阻的嚴重階段。
對于絞窄性腸梗阻的病因來說,從本文統計結果表明,居前三位的是粘連、嵌頓疝和腸扭轉。粘連性絞窄性腸梗阻病例多有腹部手術史,或者無手術史病例既往有腹膜炎病史。在腫瘤性絞窄性腸梗阻中結腸腫瘤,占有較高比例[1-2]。
從本文結果看出,積極防治感染性休克對降低絞窄性腸梗阻死亡率至關重要。在本組病例中,4例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是急性腸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有效地防治感染性休克是降低絞窄性腸梗阻病死率的關鍵。所以本文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預防和治療:①要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做好全面體格檢查,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特別是有腹膜炎體征患者,要重視患者周圍循環情況變化,特別是有沒有早期休克的體征存在。②盡快做好手術準備,對于有手術指征的患者要快速建立靜脈通道,迅速補液,及時糾正水電解紊亂、酸中毒、血容量不足等。及時給予有效的胃腸減壓,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手術。③掌握好手術時機,切不可猶豫不決,當急性腸梗阻保守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改善,要及時給予手術治療,以防止患者病情惡化,不可等到出現典型腹膜刺激征,腹部穿刺有血性腹水時才中轉手術治療。最好在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前及時給予手術治療。而對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為了避免手術,而使病情發展失去好的手術治療時機。所以本文認為以下情況應該及時中轉手術治療:腹痛未緩解反而加重,或者出現一時減輕但又再度癥狀加重;患者的腹脹癥狀進行性加重;腹部X線平片連續觀察時,腸管表現為連續性或者進行性的擴張,液平面變寬,腸管之間的間距加大,而腹腔的滲液增加;考慮腹內有難復性粘連因素,尤其疑有束帶壓迫者;腹痛劇烈頻發,脈搏細弱無力,病史雖短但有早期休克表現[2-3]。
在行手術治療時,麻醉要適當,因為患者可能存在血壓偏低,再加上患者較大,心血管等重要臟器功能出現衰退,麻醉有可能導致患者血壓進一步下降,增加了休克發生的機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生,所以在手術麻醉時要考慮此種情況存在。對于此類患者可采用插管全麻,充分給氧,對于廣發粘連的患者可在短時間內省松解術,達到解除梗阻的效果,但不要強行剝離,勢必會增加手術時間,根據需要可行單純的短路腸吻合術。對于一期不能切除的不可在一期強行切除,而對于已經證實為壞死的腸管要予以清除[4-6]。
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可能存在慢性疾病等并存病,所以容易引起感染、休克等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變,在決定給予手術治療時,要充分估計患者身體狀況,給予術前處理,做好術前準備,要在術前行心電圖、胸部X線等多項輔助檢查,并把此作為常規,及時發現異常及時給予處理,盡可能在術前糾正過來[7-8]。
本組62例患者,及時診斷及時給予相關治療,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為17.7%。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所以對于絞窄性腸梗阻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降低患者死亡率至關重要,其中CT檢查對早期確診有重要輔助作用,而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患者,要嚴密觀察進行綜合分析爭取早期確診。
[1]陳學云.顏榮林.蔡清萍.急性腸梗阻死亡原因探討及其防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3):220-221.
[2]王炳煌,張小文.絞窄性腸梗阻的早期診斷和監測與處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8,16(3):155-156.
[3]呂云福,李新秋,黃偉.絞窄性腸梗阻診斷指標的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6):583-584.
[4]朱維銘.腸梗阻的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692.
[5]蘇士珂,楊曉燕.老年絞窄性腸梗阻的外科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07,2(17):79-80.
[6]高志奇.絞窄性腸梗阻65例急診手術術式選擇與預后[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0):145-147.
[7]王炳煌,張小文.絞窄性腸梗阻的早期診斷和監測與處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8,16(1):155-156.
[8]朱麗丹.朱丹木.汪宏,等.機械性腸梗阻150例病因分析[J].腹部外科.2005,18(2):177-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