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劍嬌 李志強 龍宜武 劉靚
鐵劑聯合rhEPO在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中的療效研究
彭劍嬌 李志強 龍宜武 劉靚
目的評價鐵劑與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在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中的療效。方法69例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分為鐵劑治療組(A組)、rhEPO治療組(B組),鐵劑+rhEPO治療組(C組)以及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期的化療,其中A、B、C組分別于每1個周期化療結束48h后給予右旋糖酐鐵150mg/d、rhEPO、右旋糖酐鐵+rhEPO治療,3次/周,連續3周,共用6次。對照組僅接受2周期化療。所有組別的其他輔助治療相同,于第二個周期的rhEPO治療結束后評價療效。結果A、B、C 3組患者經過6周的治療,Hb、HCT明顯升高,同時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有了一定改善,但C組療效優于A、B組。結論應用鐵劑+rhEPO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療效明顯,能有效改善腫瘤相關性,提高生活質量。
腫瘤;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
腫瘤相關性貧血(cancer-related anemia)是指由于腫瘤本身或由于腫瘤患者經治療(如放療、化療)后引起的貧血。其發生率一般為50%~60%[1];在接受放、化療的腫瘤患者中,貧血的發生率可達70%~90%。本文通過使用鐵劑聯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治療腫瘤相關貧血69例,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07年6月~200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9例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所有腫瘤病例均經過病理學證實。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齡54~73歲,隨機分為A、B、C以及對照組。原發腫瘤部位有:肺癌16例,胃癌19例,肝癌8例,直腸癌6例,乳腺癌12例,卵巢癌8例。所有患者治療前Hb<110g/L,血細胞比容(HCT)<0.3,治療前4周無輸血史以及rhEPO治療史,所有患者治療前心、肝、腎功能正常,化療前未使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且最后化療時間>4周。所有組別的性別、年齡、治療前Hb,RBC,HC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18例,于每周期化療結束48h后,給予口服右旋糖酐鐵50mg,3次/d。B組16例,給予rhEPO12000u皮下注射,C組19例,給予上述右旋糖酐鐵和rhEPO聯合治療,3次/周,連續3周(化療期間不使用rhEPO),共用6周。對照組16例,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輔助治療相同,包括保護肝臟、保護心血管、營養支持以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對癥支持治療。
治療6周后評價療效。顯效:Hb上升>20g/L,HCT上升≥10%,主觀癥狀明顯緩解,KPS評分增加20;有效:Hb上升≥10g/L,HCT上升≥5%,主觀癥狀緩解,患者行為能力(KPS)評分增加10;無效:治療后未達到有效標準。
A、B、C以及對照組治療前平均Hb含量分別為(100±4)g/L、(98±5)g/L、(101±8)g/L和(99±9)g/L,經過6周的治療,A、B、C3組Hb含量分別為:(112±8)g/L、(114±11)g/L和(122±10)g/L。A、B、C的HCT水平由治療前的(0.28±0.07)、(0.27±0.03)、(0.29±0.04)升高至(0.31±0.05)、(0.33±0.01)和(0.37±0.04)。以上2指標中,A、B、C組分別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之間無統計學意義,但A組與C組,B組與C組之間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中,顯效3例,有效7例,無效8例;B組顯效3例,有效6例,無效7例;C組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3例。
A組患者經治療后,有6例患者的疲勞感明顯減輕、活動耐力明顯增加、精神好轉,KPS評分增加20;有4例患者的疲勞感減輕、活動耐力恢復、精神狀態恢復,KPS評分增加10;有8例患者的KPS評分無變化。B治療組5例KPS評分增加20,5例增加10,6例KPS評分無變化。C治療組中,8例患者KPS增加20,7例增加10,4例無變化。對照組主觀癥狀均無明顯改善。A、B、C組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與C,B與C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B組有1例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C組1例惡心、嘔吐等癥狀外,其他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未發生過敏、血壓升高、腹瀉以及嚴重不良反應。
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病因相當復雜,常常是多因素、綜合性的,所以在做出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前,務必先進行詳細分析。貧血原因包括:1)惡性腫瘤可直接浸潤骨髓,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2)放、化療引起骨髓抑制;3)患者營養障礙,如消化系統腫瘤的患者尚存在攝入障礙;4)手術引起的失血、腫瘤本身引起的出血、治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性失血;5)抗代謝藥物可引起紅系DNA合成障礙;6)腫瘤在微血管內形成腫瘤細胞栓,導致紅細胞破壞過多;7)免疫途徑導致貧血,如淋巴瘤可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胸腺腫瘤可產生抗幼紅細胞或抗EPO抗體等[2]。
貧血性質的確定對于決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腫瘤相關性貧血的治療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尤其是EPO的應用已被列入多個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臨床實踐指南中。rhEPO是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的重組體形式,它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其治療效應:1)rhEPO能有效地加速受化療抑制的骨髓紅系造血功能的恢復;2)rhEPO可糾正或減輕因大劑量化療尤其是使用鉑類制劑后,腎功能損傷所致的貧血或內源性的EPO產生不足[3]。由于腫瘤組織生長也需要鐵營養,慢性失血、抗癌藥物、長期食欲差等因素,可導致鐵代謝異常,故腫瘤患者多伴有缺鐵性貧血,因此需要及時給予補鐵[4]。
本研究發現,單一的鐵劑或rhEPO治療,雖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Hb含量和HCT水平,但依然差于兩者聯合用藥。治療6周后發現,鐵劑和rhEPO聯合用藥能有效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改善其臨床癥狀,與文獻報道一致。從藥物不良反應看,尚未出現血壓過高、高血鉀等不良反應,說明次劑量對患者的耐受性較好。
總之,腫瘤相關性貧血是一種多原因,綜合性的疾病,臨床醫師應該引起足夠的認識,雖然EPO治療效果已經相當穩定,若酌情輔以鐵劑治療,能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
[1]Bermejo F,García-López S.A guide to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digestive diseas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 Oct 7,15(37):4638-4643.
[2]Spivak JL,Gascón P,Ludwig H.Anemia management in oncology and hematology[J].Oncologist.2009,14 Suppl 1:43-56.
[3]Khan FA,Shukla AN,Joshi SC.Anaemia and cancer treatment:a conceptual change[J].Singapore Med J.2008 Oct,49(10):759-64.
[4]Ho CH,Yu YB,Wu PH.The preval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J].J Chin Med Assoc.2008 Mar,71(3):119-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66
412005 湖南省株洲市二醫院內三科 (彭劍嬌 龍宜武劉靚) 湖南省株洲市二醫院腫瘤科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