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成
在自動化分析儀比較普及的今天,手工操作在不少疾病(比如白血病、寄生蟲病等)的血細胞分析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自動化血液細胞分析儀受到身體及外界條件如試劑、溫度、標本采集的時間等因素影響,結果難免與實際情況不符,這時用手工計數和血涂片染色鏡檢來復查及診斷,顯得比較可靠,更能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這一觀點已為廣大醫學檢驗工作者所認同。
現代化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的參數包括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從三大系統的參數的分析圖中判斷哪一部分存在問題,然后結合手工計數和血涂片染色鏡檢來進行分析。現就我院KX—21血球儀進行分析依次簡述之。
1 在分析白細胞參數時,特別要注意如果白細胞總數超過30×109/L時,一定要進行手工計數和血液涂片染色鏡檢。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碰到白血病患者化療要復查白細胞參數時,也一定要手工計數。我科曾遇到一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復查白細胞參數,用儀器做了三次,三次的結果各不相同,而且差別較大,第一次白細胞數為16.5×109/L,第二次結果白細胞數為14.0×109/L,第三次結果白細胞數為13.8×109/L,而手工計數白細胞數為13.5×109/L。
血液分析儀由于如血小板聚集、大血小板、破碎紅細胞,緡錢狀凝集、有核紅細胞增多等因素的影響,使白細胞計數假性增高。白細胞直方圖上35fl以下區域出現正常血液不該有的曲線。這時做一張血液涂片染色鏡檢,有助于我們排除血液計數儀技術的白細胞中干擾成分,得出正確的檢驗結果。另外,如果白細胞直方圖上單核細胞區域(90~160fl)增高,儀器沒有給出分類結果及某些參數異常,都必需做血液涂片染色鏡檢。在白細胞直方圖與參數中,如果看到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做血液涂片染色鏡檢時應注意淋巴細胞病理形態,包括有無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如果直方圖和參數中出現中性粒細胞數增多,復查時應注意中性粒細胞是否有病理形態,如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如果直方圖和參數提示中間值(MID)增多,應復查嗜酸性細胞、嗜堿性細胞、單核細胞、有無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
2 在紅細胞參數中,有一個新參數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它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一般以測得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CV%)來表示,它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紅細胞體積的離散程度。雖然HGB和HCT兩項參數能夠直接反映有無貧血,但貧血的原因只有通過RDW和MCV結合分析以及血液涂片染色鏡檢才能更有助于臨床診斷。
2.1 缺鐵性貧血是小細胞低色素貧血,MCV減少,RDW增大,鏡檢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小細胞占多數,中心蒼白區擴大。
2.2 MCV低于正常值,而RDW值正常,可以考慮地中海貧血,鏡下可見小細胞、低色素及靶形紅細胞、嗜堿性點彩紅細胞。
2.3 如果MCV、RDW均大于正常參考值,鏡下檢見大紅細胞,中心較充盈,并且檢出卡波氏環、豪-喬氏小體和核碎塊或嗜多染紅細胞,則是溶血性貧血。
另外,鏡檢還能發現半月狀紅細胞,橢圓紅細胞,口形紅細胞,皺縮形、棘形、鋸齒形等異常紅細胞,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臨床診斷。
3 在分析血小板時,由于影響血液分析儀計數血小板數目的因數很多,如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或裝標本的容器表面粗糙吸附了血小板,均會導致血小板偏低;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紅細胞體積小于30fl時,嚴重的溶血性貧血、破壞的紅細胞數量增多及灰塵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假性增多。因此血液涂片復檢血小板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而且鏡檢還能觀察血小板的形態和分布(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普通學膜上常可聚集成團),這對于診斷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聚集成團可以達至占滿整個油鏡視野)、血小板無力癥(不出現聚集成堆)、MDS等極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