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華
骨牽引是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廣泛應用于骨、關節和軟組織損傷。由于骨牽引術存在針道感染的可能,骨牽引針道護理至關重要。為了預防皮膚感染,護理上常規每天使用75%的酒精來消毒骨牽引針眼[1]。筆者在2006~2009年期間對268例骨牽引患者進行護理,根據針眼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268例,其中男158例,女110例;年齡16~92歲,平均年齡51歲;脛骨結節牽引140例,跟骨牽引96例,股骨髁上牽引23例,尺骨鷹嘴牽引6例,顱骨牽引3例。
筆者根據針眼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其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2.1 非感染性針眼或感染完全控制后的針眼的護理 從術后當天開始,每天使用75%的酒精消毒針眼及鋼針,每次2~3遍,每日1~2次,并用清潔或無菌敷料覆蓋針眼,起遮擋保潔作用,保持針眼干燥清潔。
2.2 針眼疼痛、紅腫初起者的護理 每天用活力碘消毒針眼及鋼針,再用慶大霉素8萬U加入生理鹽水10ml內的稀釋液,浸透無菌棉球,用浸濕的無菌棉球緊貼針眼卡于鋼針上方進行局部濕敷,每日2次。
2.3 感染較重、分泌物較多的針眼的護理 首先用活力碘對針眼周圍及鋼針部分做常規消毒,再用鹽水潤濕針眼處硬痂,并揭去硬痂,排除針眼內積膿,然后用鹽水清潔針眼,再用活力碘消毒針眼及其周圍皮膚與鋼針,用一個20ml注射器抽取慶大霉素8萬U和生理鹽水10ml,先以2ml充分浸濕2個小紗條作備用,余量分別向兩側針眼內沖洗5ml,再用小探針將備用紗條分別輕輕上入兩側針眼下方。
2.4 用慶大霉素無效者的護理 可取針眼內分泌物或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改用有效抗生素溶液按以上方法護理針眼(易過敏的藥物需做過敏試驗),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d后,再改用75%的酒精進行護理。
2.5 因針眼干燥而引起疼痛者的護理 可用紅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軟膏,外涂針眼周圍,但不可堵塞針眼。
本組患者268例,其中有9例患者在牽引期間針眼有過紅腫疼痛,有3例骨牽引患者針眼感染較重、分泌物較多,感染率為4.48%,按上述方法進行護理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本組268例患者根據針眼的具體情況按上述方法進行護理,都堅持完成了骨牽引的全程治療,達到了骨牽引的最初目的,有效率達到100%。
骨牽引是將不銹鋼針穿入骨骼的堅硬部位,通過牽拉鋼針,直接牽拉到骨骼,又叫直接牽引[2]。骨牽引在穿針及牽引治療的過程中,都要注意防止針眼處感染,骨牽引患者在用75%的酒精進行常規護理的情況下針眼仍具有一定的感染率。有試驗表明,碘伏消毒液對骨牽引局部皮膚的消毒作用,明顯優于酒精消毒[3]。酒精使用濃度不能超過80%,濃度過高或過低,均影響殺菌效果[4]。骨牽引針道炎癥可分為物理炎癥和生物性炎癥,因壓迫、摩擦發生的炎癥是物理炎癥;局部細菌侵入生長繁殖引起的炎癥稱為生物性炎癥。引起針眼感染的原因:(1)手術操作和術后護理不當造成針道感染。首先,引起針道口無菌性炎癥的主要原因是針皮界面不穩定;針皮之間的摩擦以及鋼針對皮膚及肌肉筋膜的壓迫;異面反應等,這些大都是由于手術操作不當引起的。其次,由于固定時間長,針道口接觸外界,微生物可在此停留、繁殖,形成細菌寄殖,增加了污染機會。若針道護理不當,細菌污染可導致細菌逆行感染,在針道內生長繁殖,導致細菌性針道炎癥。(2)鋼針穿入肢體內部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排斥反應,產生大量的炎性分泌物;(3)鋼針松動增加了針道感染機會。因機械性壓迫或摩擦引起針孔周圍的無菌性炎癥使皮膚的防御功能大為減弱,此時如受到細菌的污染則易于生長繁殖,引起局部感染。如輕度的壓迫可在肢體活動時產生摩擦或加重壓迫,這是臨床功能鍛煉中針道紅腫疼痛的重要原因。(4)針眼較深較小,且經常被血痂或膿痂堵塞,使分泌物淤積于針眼內,導致細菌繁殖;此外,針眼感染還與患者體質、周圍環境及醫務人員的操作等因素有關。
為了有效防止針眼感染,對針眼的護理是一個關鍵環節。在護理過程中,有一些事項是值得注意的:(1)注意無菌操作,動作輕柔,不過分刺激正常組織,針眼及鋼針處的結痂,應濕潤后清除。消毒時先針眼,后針眼周圍;先針眼外,后針眼內,再針眼外。每一個步驟用一個棉簽,鋼針處必須按照由近針眼端到遠針眼端的方向消毒,禁止來回涂擦,鋼針如偏向一側,必須用活力碘進行嚴格消毒后方可移動。(2)徹底清除針眼內積膿,抗菌紗條不宜過大,上引流紗條時不可將針眼堵死。(3)嚴格無菌操作。一份換藥物品,只供一個患者使用,不得與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4)針眼感染行特殊護理期間和感染控制后都須注意觀察針眼情況,防止病情反復。(5)年老體弱、營養不良者,需加強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及組織修復能力。(6)對糖尿病或血象高的患者,必須控制好血糖,并及時配合靜脈點滴進行抗感染治療。(7)加強心理護理,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對患者講明針眼護理的重要性及預防針眼感染的相關知識:如人體的免疫功能對穿入肢體的鋼針產生排斥反應,針眼處若出現紅腫疼痛及水樣分泌物不必緊張;牽引時因針眼暴露于體外,容易發生感染,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被等。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30.
[2]呂式瑗.創傷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17.
[3]劉明蘭.預防骨牽引致皮膚感染的護理[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9,28(2):151.
[4]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