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恒
在我國北方地區冬春季,伴隨著一次次寒流的降臨,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數會明顯增多,呼吸系統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據統計我國因呼吸系統疾病(不包括肺癌)死亡者居第4位(占14.08%),在農村則居第1位(占24.26%),且主要集中在冬季,說明該疾病對人類的危害非常嚴重,需要廣大醫務人員及全社會共同努力,做好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工作。
呼吸系統疾病種類繁多,如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哮喘、塵肺等,尤其慢性支氣管炎是最常見、中老年人容易發生的病種。然而,更應該注意的是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流行性腦脊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風疹等,其病菌主要通過咳嗽、噴嚏等經飛沫、塵埃等空氣傳播、也可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氣溶膠等傳播。在北方地區的冬春季,是各種流行性疾病傳播的季節,尤其是兒童及年老體弱人容易被傳染,而且容易發生并發癥。由于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病情重,給病人及其家庭帶來痛苦和經濟損失。
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不但取決于侵入機體病原體的種類、毒力、數量,而且與人體防御能力、環境因素密切相關。醫療氣象學家研究證實,呼吸系統疾病受季節變化和氣象要素變化的影響最大。多種氣象要素(主要是氣溫、濕度、風、氣溶膠、大氣壓及大氣中一切化學物質的刺激)作用于人體不同的部位,可能引起不同的生理功能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寒冷和溫度劇烈變化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許多呼吸道疾病是由寒冷和溫度劇烈變化引起的。如感冒與溫度的變化幅度(溫差)關系最大。臨床實踐表明,每發生一次氣溫突降,感冒的人數也隨之突增;支氣管哮喘在暴冷的次日發病率最高,因為哮喘癥多半都是由感冒或鼻炎誘發的,而感冒或鼻炎與空氣冷峰活動有直接關系;肺炎雖是由病菌引起的傳染病,但它的發生、惡化也與寒冷存在著較明顯的時間對應關系。肺結核患者的咯血也是隨著冷空氣的逼近而加劇;結核病患者的死亡數,以冷空氣通過前20小時和通過后7小時之間最為集中等等。
北方冬季寒冷,有些地區氣溫可達到-30℃。寒冷使呼吸道局部溫度很低,毛細血管收縮,粘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因而,易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2.2 干燥的氣候對呼吸系統疾病的影響
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對環境都比較敏感,特別是空氣濕度影響大。臨床實踐證明,當空氣濕度達到55%~65%時,有利于各種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北方冬春季氣候比較干燥。正常人的氣道能夠不斷分泌黏液,使吸入的干燥空氣被加濕變成飽和水蒸氣,順利的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然而,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由于致病菌的侵入,氣管及肺組織水腫,使呼吸道粘液分泌減少,粘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上面,排泄異物功能減退,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及病毒在呼吸道內生長,容易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其它呼吸道疾病。
2.3 西北地區浮塵天氣多、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我國西北地區,冬春季風沙大,在頻繁的沙塵暴及其之后出現的浮塵天氣,人們在室外暴露時間越長,吸入的細顆粒物就越多,對人們呼吸系統造成的危害就越大。這些細顆粒物質表面吸附著各種有害氣體、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研究表明,沙塵暴細顆粒物能引起大鼠肺巨噬細胞的氧化損傷,增大質膜通透性和膜脂流動性,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甚至導致DNA損傷,是一種細胞毒性物質。據甘肅省部分市、縣統計調查在沙塵天氣后,呼吸系統疾病入院人數、特別是肺炎患者明顯增加。
2.4 大氣污染誘發呼吸道疾病
在城市,由于各種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而造成大氣污染。常見的大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懸浮顆粒物(TSP)、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等。均可刺激支氣管粘膜、減損肺清除和自然防御功能,為微生物入侵創造了條件。此外,冬季人們在室內活動較多,若不能勤開窗通風,也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5 呼吸系統防御功能的強弱不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
在呼吸過程中,外界環境中的有機或無機粉塵、各種微生物、異性蛋白過敏原、有害氣體等可吸入呼吸道引起的各種病害。一方面與呼吸系統的結構功能有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與人體的自然防御功能的強弱不同有關。
防御功能包括理化的(如鼻部加溫,鼻纖毛過濾,咳嗽,噴嚏,支氣管收縮,粘液-纖毛運載系統等)和生物性的(巨噬細胞,免疫球蛋白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對微生物、異物的滅活及清除作用)兩種。體弱、多病、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體生長繁殖。另外,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率亦隨之上升。
綜合以上因素,北方地區冬春季,容易出現各種呼吸道疾病。
預防呼吸道疾病宜做到以下幾點:
3.1 注意保暖 冬春季宜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3.2 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增加空氣濕度 冬季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室內經常采用加濕器或者地上灑水等,提高室內空氣濕度,有利于避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減輕其癥狀。
3.3 補充營養,注意均衡飲食 多補充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多喝水。
3.4 生活要有規律 充足休息與睡眠可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3.5 加強體育鍛煉 經常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抵抗力。
3.6 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手、勤漱口;在傳染病流行時,盡量少到擁擠的場所。
3.7 免疫預防 按時帶孩子到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接種有關疫苗,成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些疫苗接種。
3.8 生病及早就醫 當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不要亂服藥。
3.9 正確對待疾病,心態平衡 只有具備良好的心態,才能積極預防各種疾病。隨著醫學和氣象事業的發展,很多學者都對各種疾病與氣象條件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就需要醫學工作者和氣象工作者加強溝通與協作,以減輕和減少氣象因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也希望廣大群眾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