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腦梗死是腦血管閉塞引起腦缺血所致腦血管病,其致殘率、死亡率較高,是當今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腦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在疾病發生的1~2d內,全身病理表現有可能進行性的加重,這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使他們對治療及預后失去信心,產生抑郁和抵觸情緒。尿激酶(Urokinase,UK)是從健康人的新鮮尿液中提取的一種堿性蛋白水解酶,可激活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促進血栓中纖維蛋白溶解,并使胞漿素分解。2008年1月~2009年8月我們用選擇性腦動脈灌注UK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12例,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本組除1例入院時病情危重、伴嚴重并發癥,經治療后10~12h死亡外,11例療效良好。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齡45~78歲,平均67歲。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1995)制定的診斷標準[1],均經由顱CT或MRI證實為腦梗死。
2.1 應用UK之前 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有無用藥禁忌證,如近期有無活動性出血、手術史、有無妊娠等。應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術前準備,監測各項檢驗指標是否正常,如凝血酶原時間、出血時間及血小板計數,肝、腎功能測定結果等。
2.2 溶栓術前準備 除腦動脈造影常規準備外,另加備3F微導管1根,以備超選擇溶栓時使用。30ml及50ml注射器各1支,用于推注溶栓藥物。若患者神智不清、煩躁,應備繃帶1~2卷,以便術中固定四肢,配合醫生檢查和治療。常規給患者插導尿管,以免尿失禁造成污染,減少感染出血,并利于觀察有無血尿及記錄出入量。
2.3 不良反應的觀察 動脈溶栓用藥前、用藥中及用藥后都應隨時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及時注意病情變化,有無出血先兆如頭痛、嘔吐等。若有不良狀態,立即報告術者,并遵醫囑及時酌情處理。
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圍繞著疾病的性質是什么,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對待已出現的癥狀進行多次講解,讓患者腦海中有一個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隨而來的不愉快情緒和各種顧慮,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在恢復期階段,心理護理的工作則是圍繞本病病因和療效的鞏固而進行,此時給患者指出腦動脈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預防比治療更有積極意義,希望患者今后習慣于低脂肪飲食,忌用含膽固醇豐富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動物脂肪等,還應積極治療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同時應加強患者社會責任感的誘導,使其有頑強的斗志與疾病進行抗爭[2]。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護理人員要尊重理解病人,包括入院時熱情接待,向病人做自我介紹,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查房治療作息時間。尊敬病人的人格,根據病人職業、年齡給予相應的稱呼,如病人是老師則稱某老師,高年老人則稱爺爺、奶奶。除了掌握病情還要了解病人職業、個人經歷、家庭成員、業余愛好等情況,這樣病人感到親切又使病人獲得自尊心理,盡快適應住院環境,盡快進入病人這個角色。②加強對病人個性了解,解決好不同病人的不同具體問題,使患者身心愉快,護理人員除了按時按量完成治療護理任務外,還要細心觀察病人的思想反應。針對患者的不同的心理方面采取相關心理護理活動,評估心理需求。③盡量做到輕重病人分開,危重病人置單病房以免互相干擾;床單平整,隨臟隨換,做好防壓瘡的工作?;謴推诓∪丝稍试S帶收錄機,邊治療邊收聽,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也可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里,增強病人對生活的熱愛及與疾病抗爭的信心,使身體早日康復[3]。④激勵病人配合各項治療,特別是康復計劃病人正確認識疾病之后,鼓勵病人樹立樂觀情緒,面對現實。可根據病人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職業,以不同言詞提不同的要求,目的是激發病人的社會責任感,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配合醫護人員實施康復訓練,并向家屬詳細指導怎樣按摩患肢、被動運動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及訓練日常生活技能,如失語練發音、練穿脫衣服、扣鈕扣、洗臉刷牙、自己吃飯、使用便器等,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樹立長期康復訓練信心,培養病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使其心理適應社會。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王國強.心身疾病心理護理的實施[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6):46.
[3]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