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霞 齊秀偉 崔婷
肺結核、糖尿病均屬常見病和多發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和老年肺結核均呈上升趨勢。老年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病情重,進展快,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大困難,預后均比單純肺結核和單純糖尿病預后差。我院從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肺結核合并糖尿病65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老年肺結核合并糖尿病6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56歲,平均年齡64歲,結核病史1~15年,初治病歷45例,復治病例20例,糖尿病史2~20年,空腹血糖7.5~1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有多次住院和咯血癥狀20例,血糖控制不良,痰菌持續陽性,一線抗癆藥耐藥者11例。
本組患者采用積極抗炎,給予三代頭孢類、喹諾酮類、氨基苷類抗生素;高熱者首選物理降溫,必要時藥物降溫;抗結核藥物治療遵照早期、聯合、規律、全程的原則,異煙肼、利福平、鏈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阿米卡星等靜脈或口服給藥,用RI諾和靈30R或50R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嚴格按隔離制度接觸患者,限制探視,室內定時通風,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病室,使用一次性痰具,痰液用1:2000優氯凈浸泡后傾倒,每日更換消毒液,食具固定,剩余飯菜需煮沸5min。
抗結核藥物療程長,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常在初治2個月內發生過敏反應,出現皮疹、發熱,重者可致剝脫性皮炎、急性腎衰竭。聯合用藥時出現胃腸道反應及肝功能損害,聽神經損害、視力障礙,用藥前及用藥過程中定期檢查肝功能及聽力損害情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檢測生命體征,如合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應早期、足量、聯合應用,嚴格按醫囑用藥,并注意觀察抗生素的毒副反應,及時檢測血常規,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選用抗生素,觀察痰液、大小便和口腔黏膜及舌苔的變化情況,保持口腔清潔。
應用胰島素積極控制血糖,胰島素高效低毒,可避免口服降糖藥物對肝腎的損害,應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應遵循小劑量開始,個性化調整的原則,常規胰島素早中晚或早晚餐前半小時,中效胰島素晚睡前半小時皮下注射,同時采用小型快速毛細血管血糖儀進行監測,根據血糖數值,及時調整劑量,控制血糖在7~10mmol/L,尿糖+~±,胰島素用量及時準確,符合個性化要求,使血糖保持穩定狀態,避免低血糖發生,胰島素注射必須在餐前半小時,靜脈滴注時,應勻速輸入,防止因輸液速度影響血糖水平。
做好飲食護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結核病的康復,兩病并存時,患者的飲食控制要比單純糖尿病者放寬些,供給高熱量、中蛋白、中脂肪飲食,同時補充足量的維生素。提供天然食品,如粗糧、蔬菜、豆類及含糖分少的水果等,每日熱量較一般患者增加10%。發熱及營養狀態差的患者可增加20%左右。護士應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講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每天關心患者進食情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提醒其按時進餐,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使病程延長,臨床癥狀復雜化,加之患者年齡大,長時間服藥,同時治療過程必須采取隔離措施,抗結核藥物種類多且有一定不良反應,患者容易產生焦慮、孤獨、抑郁、悲觀心理,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會使血糖增高,進一步加重糖尿病,使結核惡化。所以我們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讓患者了解規律長期用藥和控制飲食重要性,以及控制血糖對治療肺結核的重要意義,理解糖尿病與肺結核之間的互相影響,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消除不良心理,同時給予必要的疏導和勸慰。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護理上要注意加強患者口腔護理,保持皮膚衛生,預防各種外傷,長期臥床者應經常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及急性肺炎,在進行各種穿刺時,應注意嚴格無菌操作。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不隨地吐痰,不隨意外出,需外出檢查時必須帶口罩,咳嗽、打噴嚏時用擦巾紙捂住口鼻。②教育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口腔、會陰等部位的清潔,防止發生各種感染。③教會患者自測尿糖和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按時服藥,不擅自停藥、減藥,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糖,保持情緒穩定。④勸導患者戒煙、戒酒,避免受涼,防止呼吸道感染。⑤注意休息,待病情穩定后,適當參加勞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⑥學會識別及處理低血糖。
老年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病情復雜,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給治療造成了一定困難,也給護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抗結核治療及控制血糖,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配合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指導等,促進疾病早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