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哈宏疆
《電視技術》:康特的廣電產品線已十分齊全,軟硬件產品布局今年有何變化?
宗瑞朝:經過18年的積累到今天,康特已經形成了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智能承載網絡和多種業務平臺的提供。2010年是三網融合推進最快的一年,康特完善了EoC產品線,實現了EPON+EoC面向業務運營的統一網管平臺,結合EoC技術方案的需求,提供了Homeplug BPL,AV和HPNA等技術方案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均可以在一張網絡上工作和一個網管軟件下運營。結合平安城市、平安社區和家庭視頻通信的需求,康特推出了基于有線電視承載網的視頻監控系統,現廣泛應用于交通、治安、社區、辦公和家庭等環境。
《電視技術》:此次CCBN展出的NGB智能承載網絡方案受到關注,請詳細介紹一下該方案的設計思路。
宗瑞朝:NGB對承載的要求越來越高,承載網的智能化是關鍵。因為“光進銅退”,光節點數量在成倍增加,戶外供電點隨光節點在增加。傳統靠人工巡回檢查的運維保障模式必須隨承載網的變化而變化,需要借助網管國家標準GB/T20030—2005,在承載網關鍵設備中植入智能化的網元,讓計算機替代人工完成對設備的巡檢和對故障的預警報警,提高網絡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同時NGB中會承載更多的雙向業務,這些業務對可靠承載的要求更加明確。用戶開通的業務種類越來越多,對業務的不間斷提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NGB智能承載網是技術發展的要求、是業務的要求,也是運營的需要。電信網絡已經具備,廣電建設NGB的同時也正好把智能化要求補充上來。
《電視技術》:康特把“創新”作為企業的靈魂,下一步的創新將圍繞哪些方面進行?
宗瑞朝:創新主題大家都在提,但康特把這個主題定為“靈魂”,思想上是高度重視創新并落實到行動中。在NGB建設中加大實現智能化的同時,還加強可安裝性、低能耗等環保元素。如康特的光網絡基站產品,把光接收機 (或光站)、ONU、EoC局端、HFC網管等幾大功能用模塊化集成到一個小平臺上,節約了安裝空間,減少了連接線和接頭,降低了約40%的功耗,節省了ONU的供電器等,既降低了建設成本,又減少了建設操作點,提高了可靠性。在針對雙向HFC建設和運營中的技術難題,康特2010年推出了RFoG產品,解決了雙向HFC的噪聲問題,降低了網絡成本,減少了運維難度。在業務方面還系統性推出了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視頻監控系統,解決了原來監控系統建設的難度、超高投入和網絡覆蓋不足的問題,同時提高了視頻清晰度和擴大了應用領域。
《電視技術》:您對當前的有線運營商有何建議?
宗瑞朝:面對三網融合主題,有線運營商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現有承載網雙向化和智能化能力不足;二是相對規模較小,業務的互聯互通差;三是人才隊伍儲備不夠,專業化程度不夠。
建議加強智能化的雙向承載網建設,考慮采用模塊部件、光節點門禁安全管理和網絡兼容性技術方案,如光節點開箱檢測功能、三通道承載網絡技術的規劃。開展不同區域運營單位之間資源共享,如互動電視片源、互聯網出口、高清節目源、信息管理系統等,解決跨區域內容的交換和網絡的互聯互通。重視在雙向業務條件下的號碼資源管理,這是“一省一網”或“一國一網”中廣電必須解決的問題。建立人才的培訓機制,充分借助專業化的高校和一些企業培訓專業化技術優勢,有計劃地培訓本企業的人才。同時打破原有人事制度,引進社會專門人才,豐富運營隊伍的人才結構。特別加強運營策劃人才、戰略研究人才的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