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達
日前,北京郵電大學和東信北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EB)合作完成的“移動通信增值業務網絡智能化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合作雙方在廖建新教授的領導下,繼“移動智能網技術”項目獲得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之后獲得的又一個重大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成立主旨是獎勵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其授獎條件包括:(1)技術創新性突出;(2)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顯著;(3)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
作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總體技術水平居國際先進行列的移動通信項目,“移動通信增值業務網絡智能化技術及應用”為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做出了直接、巨大的貢獻,有效地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
記者:國家科技進步獎對于技術開發類項目的評價指標包括:技術創新程度、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技術創新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作用、已獲經濟效益、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這些指標從不同角度對項目進行了全面的考核和評價。作為這個項目的第一完成人,您對該項目是了解最清楚、體會最深刻,也是最具有發言權的,首先請您談談該項目在這5個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廖建新:在技術創新程度方面,本項目主要針對傳統豎井型業務網絡封閉、可重用性差、兼容性差等缺點開展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業務網絡智能化的思想,即:業務網絡能力抽象化、結構層次化、接口開放化、資源共享化、系統通用化、管理統一化,實現業務開發更快捷、實現更廉價、提供更普適、運維更簡單、演進更平滑的目標,靈活提供各種多媒體業務,并實現業務融合。項目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業務網絡智能化的關鍵技術,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并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項目的技術創新成果得到了運營商和院士專家們的高度評價,認為總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程度。
在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方面,本項目完全通過自主研發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6項,其中20項已獲授權;獲6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出版國內專著1部,國外專著1部(合編),譯著2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檢索12篇,EI檢索100余篇。可以說本項目的總體技術水平居國際先進行列。
在技術創新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作用方面,本項目所提出的業務網絡智能化技術的核心是通用業務系統架構 (USSA),該架構提供可重用的基礎組件集和業務組件集,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開放性和兼容性,可提供快速靈活的電信業務平臺產品生成能力和升級演進能力。利用該技術,東信北郵公司迅速開發實現了彩鈴業務平臺、下一代核心業務平臺、綜合數據業務平臺等多個可靈活組合的業務系統和多類業務解決方案及業務融合解決方案,實現了現網大規模應用,相關產品還通過了多項針對NGN/3G/IMS網絡的測試。憑借USSA快速靈活的產品生成能力、電信級的系統性能及高性價比,東信北郵在新業務提供速度和產品技術水平等方面相對其他廠商具備了明顯優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創造了增值業務領域的多個第一,例如,東信北郵公司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彩鈴 (2003年,浙江移動)、無線一鍵通 (2006年,中國移動)、多媒體彩鈴(2007年,中國移動TD-SCDMA)等新業務的現網應用,并與中國移動合作實現國內首個虛擬歸屬環境(VHE)商用案例(2005年12月),為國外運營商沃達豐的漫游用戶提供VHE服務。
經濟效益方面,本項目的產品已大規模應用于全國22個省級通信網,取得銷售合同近16億元,創造利稅超過3.7億元。項目產品服務現網用戶超過1億戶,為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截至2008年12月為四川移動和浙江移動創造的業務收入都超過了20億元。
在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方面,本項目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業務網絡智能化的關鍵技術,并在大規模市場應用過程中驗證了技術先進性,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說本項目為我國采用自有技術建設智能化的業務網絡做出了直接、巨大的貢獻,有效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后,明確了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而技術創新的本質特征是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科研與市場需求相脫節是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記者:我們知道這是北京郵電大學和東信北郵雙方合作的項目第二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可以說是產學研用合作的典范。請您談談對產學研用的認識和可以分享的經驗。
廖建新:對于企業和科研機構而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是一種雙贏的方案。科研機構可以為企業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通過合作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企業可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實現技術進步;與此同時,企業將市場需求信息及時反饋給科研機構,使后者的科研工作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在產品現網運行的過程中可以檢驗科研成果的先進性,而在此期間取得的第一手數據和經驗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我國的通信產業環境,結合深厚的學術積累,又可以從戰略高度準確把握我國通信產業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從而不斷地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各大運營商提供切合可行的戰略發展建議,與其合作制定各種技術和業務規范。這樣,產學研結合的循環就成功地擴展成為產學研用的密切結合,這個循環鏈條上各環節的良好互動給企業帶來了更強的競爭力,給運營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給科研機構帶來更快的成長速度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在產學研用密切結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這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科研工作要面向社會生產的實際需要,傾聽來自市場第一線的聲音,把握市場的潛在需求。這可以幫助我們從多個側面看待技術的發展,使科研成果更適應乃至引領市場的需求。同時,借助技術優勢和運營商展開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運營商的發展方向和深層次需求,還可以為運營商的發展提供合理、先進的建議,并為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
記者:從2000年創立到如今,EB已經走過了10年歲月,發展成為國內電信增值業務市場的主要系統提供商之一。EB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位,并不斷發展壯大,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廖建新:專心、專注、用心,做精、做專、做深,做最專業的事,我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更準確地把握這個市場的潛在需求,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更先進的產品。東信北郵成長到今天,已經在業界樹立了“電信增值業務專家”的品牌形象,與我們專心于這個領域的定位是分不開的。
同時在研發上,以市場開拓帶動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引領產品開發,以產品開發促進市場開拓,這是東信北郵的“市場、研發、產品”三大戰略發展方向。
自成立以來,東信北郵還一直堅持“以人為本”,不但提供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更為員工的成長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公司為業界認可的同時,員工也能成長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精英。公司把員工的個人成長放在與公司成長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員工也會對公司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愉快地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