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章
(柳州供電局,廣西 柳州 545005)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頓進行了一項試驗,如果有人打壞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沒有被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打破玻璃現象就會滋生、蔓延。試驗證明,環境對人具有強烈的暗示作用和誘導性,這就是“破窗效應”。由此聯想到在高危的電力安全生產工作,更要嚴防死守,堅決杜絕“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對于電力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它提示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生產中任何一種違章現象的存在,都在向其他員工傳遞一種錯誤信息。如果違章不被制止或迅速矯正,必然會導致這種違章現象的無限擴展,從而威脅安全生產。
比如在施工現場作業中,有些員工不落實安全操作規程,不正確使用工具和勞保用品,隨意簡化作業程序,對漏檢漏修現象不以為然;有些員工無視規章制度,憑經驗違章蠻干,僥幸未出事故則沾沾自喜,甚至對老老實實按制度辦事、按標準作業的員工冷嘲熱諷;有的基層安全檢查員對施工人員違章蠻干行為監督不力,認為是小事情,領導又不在,以前也沒有出過事,就熟視無睹。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無序的環境,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違章,威脅安全的“破窗效應”就得以形成,造成相關規程“提起重要,做時次要,忙時不要”的現象。
安全是生產管理的重中之重,沒有安全的生產談不上任何的效益。為了杜絕“破窗效應”的發生,在工作中一定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即要讓“打破第一塊玻璃”的人受到懲罰。
安全管理上,“老好人”現象普遍存在,有些人不敢管、不想管,其實這是能力弱的表現、是原則性差的表現。廣大安全管理人員要從安全工作大局出發,勇于碰硬、力戒心軟,不顧惜情面;要敢于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肅懲罰違紀違章者,糾正不安全行為;要用鐵的紀律、硬的作風把安全工作抓牢抓實,抓出成效,使人人不敢“打破玻璃”。
另一方面,又要及時修復已破損的“窗戶”,防微杜漸,使安全工作始終處于良性循環中。要在基層班組中開展作業標準化活動,即統一和優化作業的程序和標準,如作業程序標準化、生產操作標準化、安全設施標準化、作業環境標準化、工具擺放標準化、安全用語標準化、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標準化等。一切工作向高標準、嚴要求看齊,突出解決在職工中存在的境界低、標準低、要求低的問題,解決“習慣了、看慣了、干慣了”和“馬虎、湊合、不在乎”的問題,實現以制度和標準修補“窗戶”。
每一個因忽略安全而隕落的生命都留下了血的教訓,切勿在一些事關安全的“小事”上麻木不仁,而更應做到紀律嚴明、管理嚴格、制度嚴厲。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安全生產,杜絕事故發生。安全生產需要名員工共同努力,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管理有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