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飛/文
海外商標注冊中的問題及應對
陳 飛/文
問: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商標注冊中通常會遇到哪些問題,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答:目前,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商標注冊中顯現出一些趨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做些簡單介紹,并談一談個人見解。
雖然國內企業商標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但目前仍然有大量出口型企業未在海外注冊商標,有的甚至未在港澳臺地區注冊,企業的商標安全系數極低。而反觀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大型企業,每年海外商標注冊量達到幾百件甚至上千件,編織了一張嚴密的“商標保護網”,有效地避免了商標被搶注造成的損失,也為企業順利開拓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
不管是大型企業或是中小企業,只要擁有自身的商標并出口,就應當進行海外注冊保護。提高企業的商標安全系數,應當在重點國家和容易發生搶注的區域提前進行注冊,避免因被搶注造成喪失商標權利的情況出現。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來自中國的申請人中排在前五位的商標申請注冊類別分別是第25類(1 828件,主要對應服裝行業)、第9類(1 464件,主要對應電子產品、儀器以及電力設備等行業)、第7類 (1 092件,主要對應各種機械和動力設備等行業)、第11類(739件,主要對應照明和家用生活設備等行業)和第12類(724件,主要對應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通過分析該數據庫以及集佳代理過的上萬件涉外商標申請后可以發現,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商標注冊主要集中在以下區域: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及歐洲部分地區。目前國內企業海外商標注冊主要集中于上述幾個出口優勢行業,與化工、醫藥、食品及服務行業相關的企業海外商標注冊的熱情則不高,國內需要加大宣傳和投入。
國內企業在注冊海外商標時,有的商標具有很強的時代感,也符合全球注冊的條件;但也有的商標“先天不足”,很難走出國門,因此也很難被海外消費者識別和接受。這些“先天不足”的商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商標由整體不發音的幾個簡單字母組成,通常是企業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采用純中文商標,造成無法識別;與個別國家禁忌相矛盾或在當地語言中有不良涵義;商標使用英文詞匯中被廣泛使用的詞匯,缺乏獨創性;同國外知名品牌近似,產生權利沖突。關于上述問題,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企業辦理涉外商標注冊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參見《知識產權戰略與實務第四輯》,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有比較具體的說明,在此不復贅述。
根據筆者工作經歷,目前國內企業在辦理海外商標注冊時出現了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所謂的“全球注冊”,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進行商標注冊;另一種是全類注冊保護,即在所有的45個類別的商品和服務上申請注冊保護。以上兩種注冊方法通常是缺乏考量的和盲目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對于“全球注冊”,由于部分國家和地區面積狹小,或是居住人口甚少,或是商標法律制度不完善,企業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注冊商標的意義不大——因為對企業來說基本沒有利益空間,發生侵權或搶注行為的概率非常小。
對于“全類注冊保護”,這是目前國內盛行的一種商標注冊手段,有效地遏制了惡意注冊,但如果將這種方法生搬硬套地用在海外商標注冊中,就是“緊張過度”的表現。首先是很多國外商標管理機構會認為,申請人并沒有能力將該商標用在所有指定的類別上;另外,目前海外商標搶注一般集中在主要產品或相關服務上,在其他不相關類別進行的搶注極少發生。
隨著中國企業的商標知名度越來越高,海外國家出現了大量針對中國商標的搶注行為。從實踐來看,進行商標搶注的人員主要有四種:一是產品經銷商或代理商;二是國內外競爭對手;三是海內外華人;四是專職的商標掮客。產品經銷商或代理商進行搶注主要是為了在當地國家能夠合法使用該商標或獲得該產品的獨家代理權;國內外競爭對手搶注商標主要是為了限制中國企業進入當地市場,從而謀取利益;海內外華人對國內企業商標知名度比較清楚,因此經常針對國內比較有名的商標下手,注冊后待價而沽,主要出現在華人比較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專職的商標掮客包括公司和個人,通常利用網絡或各種展會了解相關信息,一般針對同一行業中比較知名的商標或中華老字號進行搶注。國內企業在出口產品過程中,應當提前在目標市場注冊商標,防止搶注現象的發生,避免因商標維權而產生大量費用。
很多國內企業的商標注冊工作剛剛起步,負責人員對如何管理商標缺乏必要的經驗和知識儲備,產生諸如商標基本信息或各種期限不明、文件丟失、商標證據保存不當等情況,導致商標重復注冊、過期無效或遭遇法律程序時無法提供相應證據材料,對企業商標權利造成很大損失。
商標注冊只是企業商標工作的第一部分,即確權工作。企業擁有商標權后,便應當在有效期內使商標利益最大化,同時避免第三方侵權或搭便車。商標的真正作用是通過大量使用不斷形成品牌效應,使消費者接受并忠于該品牌。如果第三方對自身商標權利產生侵害或構成沖突,便應合理運用各種法律措施阻止對方侵權或商標注冊。而現實中很多企業注冊商標后便不再理會,認為萬事大吉,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不足之處,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提高海外商標注冊的意識,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及時并合理、有效地在海外市場注冊商標,維護自身的商標權利,避免因商標被搶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也希望企業重視內部商標管理制度建設以及注冊后的保護工作,使商標權利得到長期、有效的維護。E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