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116029)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國際形勢和自身政治經濟條件影響下發生很大變化,對世界乃至中國的貿易發展將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目前中美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與美國在經貿往來不斷增加的同時,貿易摩擦與沖突也越發頻繁。因此深入剖析美國新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對我國貿易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從本質上看,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是美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服從于美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和整個國家利益。從經濟上看,奧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首要任務無疑是重新振興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美國經濟,因此將首先滿足國內需求,而非貿易全球化。從政治上看,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是其整體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滿足美國整體對外戰略的需要。
失業問題是美國當前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2008年,美國全年失業人數總計260萬,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2008年12月單月美國失業率為7.2%,創1992年1月以來的新高。一些經濟學家因此預言,美國此輪衰退將是深度和長期的,或將持續到2010年。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說明,由于經濟衰退造成稅收減少,加上政府實施金融救援計劃開支很大,2009財年前一個季度,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高達4852億美元,超過2008財年全年約455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據官方估計,2009財年政府財政赤字將達到破紀錄的1.2萬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奧巴馬計劃實施的經濟刺激方案所涉及的開支。
目前,在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只能繼續維持高額赤字,大量增加政府開支,以應對危機。經濟恢復之后,政府才有余力處理巨額赤字,但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將會動搖人們對美元的信心。
近年來,以美國經常項目收支逆差為表現形式的全球經濟失衡空前嚴重,中國則是全球最大貿易順差國之一,也是美方統計的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1893—1970年間,美國貨物貿易是順差;其后大部分時間,美國貨物貿易一直是逆差。1971—2006年間,除1973年、1975年和1997年之外,其余歷年美國貨物貿易均為逆差,且逆差規模增長迅速,2007年達8193.73億美元,2008年為8402億美元(美國商務部統計)。與此同時,中美貿易差額的地位日益突出。按美方統計,中國從2000年開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地,2000—2007年對華貿易逆差分別為838億美元、830億美元、1031億美元、1240億美元、1620億美元、2016億美元、2326億美元和2563億美元,2008年為2263億美元;2006年、2007年和 2008年,美對華貿易逆差分別占同期貨物貿易逆差總額的27.7%、31.3%和26.9%。
為減少貿易逆差,奧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將趨向保護主義。新政府可能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利于美國工人就業,并且奧巴馬政府將繼續限制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自然人流動等服務的大量進口。根據目前的形勢可以判斷,美國政府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質量檢驗、產品認證等技術貿易壁壘的頻率、范圍和規模都將提高,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
當前美國經濟亟需從危機中擺脫出來,并且正趕上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和反華勢力上升,中國自然成為當前美國挽救經濟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受害國。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09年9月11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征收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當日稱,對中國輸美輪胎征收的懲罰性關稅稅率第一年為35%,第二年為30%,第三年為25%。這次特保案起訴方是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勞工團體一直是奧巴馬的鐵桿支持者,奧巴馬不愿因為堅持自由貿易而得罪勞工團體。另外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上升,一些政客不斷搬弄是非以撈取政治好處,而在醫療改革等重大問題上,奧巴馬需要這些政客的支持。
輪胎特保案裁定意味著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這將鼓勵更多的美國從業者采取相似的措施,中美貿易摩擦將加劇。美國一意孤行的行為加劇了世界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9年上半年世界各國采取的限制進口措施較上年同期上升了18.5%;而2008年相關限制措施較前一年增加了44%。美國不斷違背承諾,以各種借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無疑將給世界自由貿易和多哈回合談判帶來負面影響。一些國家勢必會效仿采取類似措施,這將延緩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
奧巴馬競選期間提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在貿易方面,他承諾重新審視和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哥倫比亞自由貿易協定、美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等。例如奧巴馬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入了有關保護勞工和環境的條款;在美國國會就“美哥自由貿易協定”投票前,奧巴馬認為哥倫比亞必須加大力度打擊針對貿易工會成員的暴力;他還要求重新談判美韓自貿協定,確保韓國向美國開放更多農業和制造業產品市場。可以判斷未來美國在談判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時將進一步抬高門檻,突出綠色貿易壁壘和技術貿易壁壘在貿易協定中的重要性,這對發展中國家是不利的。奧巴馬還有意削弱美國總統享有的貿易促進權,讓國會在選擇自由貿易談判對象上發揮更大作用。貿易促進權又有“貿易快車道”之稱,根據這項授權,白宮與他國政府達成的貿易協定可以直接提交國會表決,國會無權修改其中條款。
奧巴馬承諾上臺后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談判,聲稱達成多哈回合貿易協定有助于美國貿易出口和就業,但在另一方面,他卻有意施壓國會通過法令,取消把業務轉移到海外的美國公司所享稅務優惠,促使那些公司把業務回流美國,以保證國內就業崗位,該貿易戰略實際上是幫助美國企業把工作崗位轉移到國內。可以判斷,奧巴馬政府的自由貿易政策將延續區域貿易合作優先于多邊貿易自由化的理念,不會尋求短期內就WTO多哈回合談判達成實質性協議。
美國巨額貿易赤字是奧巴馬重新審視貿易政策的動力之一。與許多其他國會議員一樣,奧巴馬把美國貿易不平衡歸因于一些貿易對象國操縱匯率。他擔任參議員期間,支持通過法令,把匯率操縱定性為貿易補貼,從而為美國對國外廉價產品征收特別關稅尋找借口。奧巴馬本人也許支持自由貿易,但是民主黨內的自由派和工會利益代表人具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另外奧巴馬競選期間主張重新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強有關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取消跨國公司的稅務優惠等做法,再綜合當前美國經濟的狀況,所有這些都說明奧巴馬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將會滑向貿易保護主義。
美國政府對外貿易政策歷來存在兩面性,即實施的貿易政策與所宣稱的貿易政策目標嚴重脫離。表現為:一方面積極提倡推行世界范圍的市場化和自由貿易;而另一方面又不斷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美國依然沒有放棄實行全球市場化和自由貿易,繼續領導世界經濟、塑造貿易秩序,但從目前經濟和政治利益出發又不能放棄保護主義,因此對外貿易政策的雙重性,就成為目前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的重要特征。美國貿易政策的雙重性傾向在對華貿易政策中表現尤其明顯,這是由當前美國國內政治經濟環境決定的。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目標與美國整體貿易政策目標是一致的,具體而言,將有如下發展趨勢:
兩國的經貿關系是中美雙邊關系的重要基礎,在奧巴馬政府任期內必定會繼續深化。特別是目前全球面臨金融危機,美國處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美中兩國的合作愈發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奧巴馬政府非常重視中國問題,強調中美兩國的合作機制對雙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奧巴馬曾撰文指出,中國是現有國際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并承認中國崛起的事實和意義,他認為美國與中國的雙邊經濟關系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經濟關系之一,并希望與中國建立合作關系。因此,奧巴馬政府將在兩國現有的合作關系基礎上,與中國政府建立更有效的合作體制,繼續積極開展兩國經濟事務領導人之間的高層對話。
奧巴馬曾在許多不同場合提到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問題,并指出中國改變現行的匯率政策是美中經濟關系均衡發展的核心問題。奧巴馬認為,中國對匯率的操控以及國內補貼給了中國不平等的貿易優勢,并且導致美國工作崗位的流失。因此奧巴馬政府將會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要求中國進行貨幣政策改革,同時還可能向國會提出對中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的法案,以抵消中國商品從控制匯率中得到的優惠。中美雙方將會發生更多的貿易摩擦,但由于兩國經濟不斷深化和依賴,兩國不大可能爆發全面的貿易戰。
在美國經濟遭受危機時,貿易保護主義可能繼續增長,因為民主黨的基礎是工會組織,他們比較強調貿易均衡和勞工標準,注重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的問題。因此奧巴馬政府將以勞工、環境和產品安全標準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來加深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奧巴馬指出,中國的勞動成本由于勞工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而被人為地壓低,一方面使得中國產品價格低廉,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美國投資者,使美國的制造業工人失去了工作。因此奧巴馬政府將特別關注兩國之間的不公平貿易規則問題,并隨時可能以勞工、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對中國產品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質量檢驗、產品認證等技術貿易壁壘的制裁。
針對美國貿易政策的新變化,我國應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
我國政府要建立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完善國際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雙邊和多邊交流,及時調整國內的相關技術標準和產業政策。關注國際勞工標準的發展趨勢,縮小我國勞工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差距。企業應積極應對,通過創新工藝和升級設備來突破可能面臨的技術壁壘,確立綠色貿易和生產理念,通過清潔生產提升產品競爭力。
中國出口高度依賴美國、歐盟的風險早已存在,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加大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力度顯得更為緊迫。我們應該加大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自由貿易區談判,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拓展出口市場渠道。200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彌補了。目前中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12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國外貿總額的25%。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絡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于少數發達國家所帶來的風險。
美國的經濟衰退已經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和貿易的穩定發展,因此必須加強世界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美國、歐盟等世界經濟大國要擔負起穩定世界經濟的責任,構建世界或區域性的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合作機制。對于中國政府來說,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美高層對話機制,將美國金融危機作為中美戰略經濟的重要議題,就利率、匯率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與美國進行溝通與協調,敦促美國擔負起穩定世界經濟和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責任。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針對美國對我們的貿易制裁或訴訟,處理時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在反補貼、技術壁壘等貿易保護手段方面,我國企業經驗很少,政府應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非政府組織也應該共同參與解決。
[1]宋斌文.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及其對策[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09(6).
[2]黃兆銀.全球競爭中的中國制造[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李鋼.邁向貿易強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