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齊齊哈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實體經濟,使我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的嚴峻考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已成為各類經濟實體求生存、謀發展的當務之急。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能為企業帶來穩定利潤、支撐企業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企業一旦擁有核心競爭力,就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推動企業的長久發展。
1.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擁有和保持長期競爭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由企業內部各種元素和不同能力,以特有的方式逐步積累,集成整合而成,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或是通過努力也難以建立起來的一種能力。因此,核心競爭力能夠使企業在眾多同行業競爭中表現出自己的獨特之處,打破均勢而保持長期競爭的優勢。
2.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占有市場和拓展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就是企業的命脈,誰占領市場,誰就有希望和前途。核心競爭力具有的獨特性和延展性特點,能夠幫助企業占領市場,并根據企業戰略,延伸到它能發揮作用的其他領域,幫助企業擴展相關市場,不斷地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服務,使企業保持旺盛、持久發展的生命力。
3.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異質性特征,這個特征決定了企業具有與其他企業不同的個性、氣質、品位,形成企業自身的特點。同時,由于市場的長期檢驗,核心競爭力易于為消費者所識別,從而獲得消費者的特殊青睞,是企業擴展和做大市場的發展能力,因此會推動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完成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中,大浪淘沙,優勝劣汰,一些企業憑借自身的實力和優勢在競爭中勝出,得到了發展,取得立足之地。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日漸深入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這些企業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危機。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缺乏競爭力,尤其是缺乏核心競爭力。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企業缺乏明確的戰略思想和戰略規劃。企業要保持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具有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戰略思想和戰略規劃,高層次、全方位、立體化、戰略性地統籌謀劃布局企業的業務領域、經營范疇、發展方向,確立企業方向性的戰略思維方式和思想意識,制定企業指導性和系統性戰略規劃。而我們一些企業由于缺乏明確的戰略思想和戰略規劃,依賴經驗性思維方式去決策,重戰術、輕戰略,致使企業發展方向不穩定,經營范疇不確定,盲目性、投機性、隨意性突出,而缺少規劃實施的連貫性。
2.企業缺少研究發展投入。一些企業在技術研發領域采取跟隨戰略,缺少自主創新意識,一旦攆上了跟隨對象,就無所適從,迷失了前進的方向。近年來,一些企業執行了新的薪酬制度,在領導層和管理層實行年薪制,拉大了收入差距,影響了一線生產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使企業的創新源泉和基礎受到削弱。另外,企業的研發投入決定企業的研發能力,也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技術創新。據統計,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5%以上,企業才具有競爭力;占2%僅夠維持;不足1%的企業則難以生存。而目前我國一些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影響了企業技術改進和創新,嚴重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約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企業盲目擴大經營,削弱核心領域競爭力。一些企業把拓寬經營范圍,擴大經營領域,進行多元化經營作為尋求規模擴張、利潤增長、分散風險的策略,在主營業務還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狀況下,盲目實施多項目、多領域經營,分散了有限的資源實力,影響了需要資源保證的核心領域或主營業務領域的競爭力,不但沒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勢,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企業品牌意識不強,缺乏現代管理機制。企業知名品牌具有其他品牌所不能提供或不可替代的價值,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企業不注重品牌的創立,即使創出了品牌,也不注意加以保護,以至于失去了與眾不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另外,一些企業的組織結構還是傳統的直線型結構,不利于外部信息或內部信息的傳遞和溝通,也相應地制約了企業的戰略、成本、人力資源、質量、營銷等方面的管理,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1.準確確定戰略定位,科學制定戰略規劃。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保持長久競爭優勢的戰略性能力,它必須與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相結合。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環境,企業必須準確確定戰略定位和科學制定戰略規劃。要認真客觀地分析和認識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條件、企業資源,認清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可能遇到的機會與威脅,根據企業現行及未來的核心業務,確定最能發揮本企業特長合理戰略定位,制定符合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
2.加大研發投入,切實增強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大多處于附加值較低的加工制造環節,并不擁有核心技術。這種過度依賴勞動密集型、價格低廉而生存的企業,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就會所剩無幾。因此,企業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具有獨特性,競爭對手無法進行模仿或復制,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根據企業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確定技術創新方向和具體領域,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企業專有的和關鍵的技術進行研究、開發、創新。必須加大科技開發的投入,采取各種有效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和專利技術,通過技術創新來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創新核心產品,從而形成企業競爭優勢。
3.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建立科學管理制度。企業要對品牌構成要素和影響因素進行科學整理、總結和分析,以品牌中最具個性化的特征為重點,確定品牌的核心價值,創新、使用和運用法律手段保護企業品牌。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管理制度,完善激勵和監督機制,加強人性化管理,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企業人力戰略決策、資源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等能力,從內部保障企業具有長期穩固的核心競爭力。
4.慎走經營多元化道路,做大做強自身優勢。企業必須在戰略定位的科學規劃下,量身度勢,進行多元化經營。要保持核心戰略的連續性和核心經營理念的一貫性。要把人力、財力、物力集中于自身的優勢方面,向精、專、高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和專業優勢,形成企業獨特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