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會展業作為新興的經濟產業形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逐漸被社會各界重視。目前中國會展產業的規模日趨擴大,遼寧省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知名展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析遼寧省會展人才隊伍的現狀和會展業的人才市場需求,對于加強會展人才培養和會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成為國際經濟發展中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再加上信息傳遞速度的增長、交通手段的不斷改善以及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會展業已經并將繼續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會展業在歐洲、北美、澳洲以及亞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進入了商業化運行階段。我國會展業在進入新世紀后,也同樣保持著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從會展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會展產業的發展與會展人才息息相關,特別是在會展經濟市場化的背景下,其迅猛發展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端會展管理人才與一流的會展操作人才。
然而,人才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會展業發展的瓶頸,遼寧省也不例外。從目前會展人才供給情況來看,遼寧省從事會展業的人員大多都是從其他領域和崗位轉崗調入的,大都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缺乏系統的會展知識和相應的操作技能,在素質上先天就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況,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在文化藝術素養、公關交際能力、語言能力、知識水平以及個人的形象氣質等方面,與世界會展業人才素質相比差距明顯。到2006年底,據遼寧省勞動保障部門的統計顯示,遼寧省會展從業人員約2萬人,從事經營策劃的管理人才有100~200人,而且多半是“半路出家”,大多數從業人員未經過系統訓練,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豐富的業務經驗的會展人才比較缺乏。在當今世界會展業與會展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會展人才已成為其中最根本的動力,它對會展業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面對這種形勢,遼寧省會展業大力培養自己的人才,已經成為當前必須重視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遼寧省在會展人才培養和開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具體表現為:一是政府開始重視會展人才問題,為會展人才的培養開辟道路,在政策上促進會展人才的培養與開發。二是完善會展行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推出會展專業人才的資格認證考試,以開展多層次的會展職業教育來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三是高校開辦了會展專業教育,進行會展方面的人才培養。從2003年開始至今,遼寧省已有許多高校、高職、高專設置了會展專業。在會展教育中,很多學校注意到了現代展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重視能力培養,拓展全面素質。
由于遼寧省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與開發起步較晚,會展理論、會展教育以及會展研究嚴重脫節,致使會展產業內部信息溝通不暢,會展經營管理理念、具體操作運營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
由于會展經濟是與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程度密切相連的,以遼寧省沈陽、上海等地為例,其會展經濟之所以發達,與這些地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和經濟優勢分不開。會展經濟特殊的依附性,實際上造成了會展業人才培訓機構分布不均衡現象,造成了大都市會展人才在某種程度上相對較多,而中小城市的會展業人才極度短缺,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更是很難向中小城市流動,這種相對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費,也難以滿足會展經濟起步較晚的地區會展需求。
一方面由于相關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相應政策的扶持,導致人才培養和保護方面沒有及時跟進,致使會展產業發展緩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相關的管理與保護辦法,這無疑會影響會展產業在遼寧省全面、健康、快速發展。
會展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沒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就無法參與競爭。目前會展業日益規范化和國際化,遼寧省會展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就必須注重培養專門的會展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
事實上會展行業人才需要經過長期的系統培訓和艱苦的自我提升才能達到專業化。遼寧省的會展業起步比較晚,對相關人才方面的認識并不是很深刻。雖然會展業界開始意識并且重視人才問題,但是依然要大力宣傳,形成一種有利于會展人才成長的土壤和氛圍,使各類會展人才和各類會展專家充分認識自我的價值和分量,充分發揮與展現自身的聰明才智。
根據會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訓開發規劃,以保證培訓的系統性。這一規劃要有政府權威部門組織協調,制定出相應的近期和中長期人才培訓規劃及實施措施,嚴格加以考核,確保目標的實施,使培訓開發與需要結合起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院校和企業可加強會展職業培訓的協調及管理,聯合開展職業培訓,加快會展培訓的品牌建設。培訓要定期化,內外培訓要相結合,長短期培訓要結合。通過人才資源的預測與規劃、培養與使用、配置與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能夠承擔起展會全過程的、門類齊全的專業技術隊伍和經營管理人員隊伍,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
人才是會展業最活躍的因子,沒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要辦好一個高標準、高質量的會展是無法想象的。由于國外開展規范化的會展時間較早,并且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豐富,所以同國外高等教育機構、相關國際組織及著名會展企業合作培養,吸收先進的辦學經驗和教學體系,充分占有行業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另外,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提高會展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理論和實踐,學習他們舉辦和組織會展的經驗,加強與國內外會展業的交流與溝通,從意識和形式上迅速提升,以提高會展專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使遼寧省會展業早日進入國際化發展軌道。
隨著會展業向縱深發展,人才再不是單一的,它需要有現代公關、組織展覽的能力,掌握現代技術設備手段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會展行業內部建立自己的人才衡量與考核標準,對不同的會展崗位制定相應的人才衡量標準,有利于會展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同時也有利于不同企業間會展人才的流動。會展行業的人才衡量標準主要有:一是知識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經歷;三是業績要素,即所做的貢獻。同時,會展行業的人才標準不僅要涵蓋有學歷有職稱的會展人才,也要涵蓋沒有學歷和職稱但有專門技能的會展人才。這樣,確保在會展行業內形成能者居其位的良好態勢。
首先,發揮教育部門主導作用,明確高等院校應按原有學科特點和會展人才需求類型開設會展相關專業。鼓勵高校發揮特長,建設特色專業,開展錯位競爭,嚴格審核會展專業設置,防止產生“專業設置跟風,有無條件都上”的現象,確保有重點、高起點地培養會展人才。
其次,高校要切實體會會展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培養會展人才要與實際需要相結合,特別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應走與行業協作辦學之路,具體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開辦開展教學活動,以增加師生直接接觸實踐的機會;學校要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和專業畢業生的信息反饋工作,對專業教學做出適時、必要的調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或論文與就業取向結合,相對提前介入職業崗位,制定出一套系統的教育模式。
最后抓好會展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搞好教材編寫、理論研究以及教學基地建設等學科建設基礎工作,建設一支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精通會展管理理論、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年齡結構合理的會展管理專業師資隊伍。
根據國內外會展業發展趨勢,中國將成為新的會展經濟大國,國際會展活動將會越來越多地在中國舉辦。興旺發達的會展業需要足夠數量的人才支撐,而會展業的競爭對會展從業人員的質量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遼寧省特別是沈陽市是中國會展業市場條件較好、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同時又擁有眾多大、中專院校以及職業培訓機構。遼寧省會展業有條件也有責任構筑會展人才高地,為遼寧省會展業發展提供高端人才,也為全國會展業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撐,輸出智力資源。因此,必須重視會展專業構建和會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準確定位,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遼寧省會展市場發育的不斷成熟,遼寧省會展人才的培養也一定能步入健康、科學的軌道,穩步前進。
[1]保建云,徐梅.會展經濟——一種蘊藏無限商機的新型經濟[M].西南大學出版社,2000.
[2]黃長.國外專業人才培養戰略與實施[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李濤.人力資本投資與城市競爭力[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孫宗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細化執行與模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