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惡劣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生,給整個學術界的聲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為遏制學術不正之風,有效防止、杜絕涉及本刊科研論文發表方面的學術不端行為,切實提高期刊學術質量,本刊即將使用《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該系統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與同方知網共同研制,經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全國科研誠信管理委員會等有關方面指導,具有全面性和權威性,將成為我刊把好科技期刊內容質量關的重要輔助工具和重要手段。
中國科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屆會議學術不端行為歸納為七大類:
——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在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襲剽竊他人的實驗數據、圖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偽造纂改實驗數據。在實驗數據、圖表分析中,隨意編造數據或有選擇性地采用數據證明自己的論點。
——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職權在自己并無貢獻的論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科研成果據為己有;將通過會議、評審等過程獲得的特殊信息和思想隨意傳播;在論文被錄用或成果獲獎后任意修改作者序列和著作權單位;為論文順利發表或成果獲獎私自署上知名科學家名字;為完成科研任務或求得職稱晉升,無關的同事、同學、親友間相互掛名。
——重復發表論文。論文一稿兩投甚至一稿多投;將某一刊物已發表的文章原封不動或改頭換面后重新投到另一刊物;將國外刊物以外文形式發表的論文以中文作為原創論文在國內發表而不注明。
學術論文質量降低和育人不負責任。部分學者為提高論文數量,將可用一篇完整論文發表的科研成果分為多篇投稿,降低了論文質量并破壞了研究工作的系統性、完整性;論文發表中引用文獻注釋不明確;部分教授為完成科研任務招收幾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為自己工作、掛名發表大量論文,而無法全面有效教育培養研究生,使研究生素質大面積滑坡。這些情況造成科研資源包括生產資料資源、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
——過分追求名利,助長浮躁之風。
《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文獻后自動生成檢測結果報告,包括:①重合文字來源文獻信息:系統詳細列出重合文字來源文獻信息,這些文獻都是真實存在、公開發表或得到發表確認的;②比對信息:檢測文獻和來源文獻的詳細比對信息;③檢測指標:該指標體系從多個角度對檢測文獻中的文字復制情況進行描述;④診斷類型:系統根據指標參數及其他元數據相關信息,自動給出一個預判斷的診斷類型;⑤檢測報告:檢測系統自動生成一個檢測文獻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結果,最后生成終審報告。
大規模數據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針對中文學術期刊中出現的不端文獻具有較好的檢測能力,在文獻對比查準率和查全率方面均>99%,達到了大規模使用的成熟程度。我刊決定正式啟用該系統對所有來稿進行科技期刊學術文獻重合度檢測,若所投文章文字重合度過高,明顯涉嫌抄襲或重復發表,將不予接受。
感謝各位作者對我刊的關注與厚愛,真誠希望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