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麗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23)
COPD并發氣胸屬自發性氣胸,是由于接近胸膜表面的肺氣腫小泡破裂所致。輕者只有輕微的胸膜疼痛,重者疼痛劇烈猶如刀割樣,使患者感到極大地恐懼、呼吸困難,如救治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探討如何減緩COPD的病情進展,減少自發性氣胸的發作和復發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008年 1月 ~2009年 1月,我院共收治 COPD并發氣胸患者 31例,其中男 26例,女 5例,年齡 48~82歲,平均 66.8歲。基礎病因:慢性支氣管炎 23例,陳舊性肺結核 5例,支氣管哮喘3例。首次發病 22例,2次發病 7例,3次以上發病 2例。臨床表現:劇烈咳嗽 19例,用力排便 5例,感染加重 4例,無明顯誘因 3例。
2.1 密切觀察病情 對胸透或胸片發現肺大泡的 COPD患者,應細心觀察,及早發現氣胸的征兆,及時處理。在臨床上凡遇到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單側胸痛或在原有肺部疾病基礎上呼吸困難加重或 COPD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癥狀,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應警惕,并盡早X線檢查,以免延誤診斷。一旦確診為氣胸,應立即給予氧氣吸入,并準備好閉式引流器械和急救用品,協助醫生抽氣減壓,必要時行胸腔閉式引流,解除肺部壓迫癥狀。
2.2 引流管道護理 保持管道排氣暢通,防止受壓、扭曲或阻塞,定時擠壓,一般 1次/2h,或用 50mL注射器抽吸。經常觀察氣體引流情況,如較長時間無氣泡逸出,囑患者咳嗽也無氣泡、呼吸困難加重,應檢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堵塞或排氣管脫出胸腔。若引流通暢,3~5天無氣泡逸出,癥狀緩解,經 X線檢查,胸腔氣胸線消失,壓縮肺組織已復張,可試行將引流管夾住,觀察 1~2天,如不再出現氣胸可以將導管拔除。每日更換引流管和水封瓶,防止胸腔逆行感染。如經過 1周左右水封瓶閉式引流,雖已無氣泡逸出,但胸透肺未復張或管道雖有氣泡逸出,患者癥狀無緩解且有皮下氣腫并逐漸加重時,可持續性或間歇性負壓吸引。對慢性氣胸肺功能差的患者,應避免一次大量迅速抽氣以防發生復張性肺氣腫。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 ①根據藥敏選擇抗生素控制感染,減輕小氣道炎性阻塞,觀察痰液顏色、性質、量。②保證足量水份攝入,以利痰液形成、排出。一般每日需保證液體入量在 2500~3000mL,飲水 1500mL/d[1]。③濕化氣道,以抗生素、α-糜蛋白酶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促進排痰。④一旦痰液阻塞氣道應及時吸出。
2.4 積極預防并發癥 COPD患者原肺功能差,代償功能低下,加之肺萎縮致肺泡通氣不足而出現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呼吸衰竭。①根據氧飽和度和動脈血氧分壓進行合理氧療,一般以持續低流量吸氧為宜。②警惕肺性腦病。當患者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現失眠、煩躁不安、精神錯亂等二氧化碳麻醉先兆時,一定要認真查找原因,絕不可使用安眠藥或者鎮靜劑加重二氧化碳的抑制作用。
2.5 加強基礎護理 ①COPD患者儲備能力低,要保證營養支持,糾正負氮平衡。在飲食方面,應攝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做到少量多餐。②做好口腔護理,預防霉菌感染,消除口腔異味,增進食欲。③定時翻身,1次/2h,以促進氣體排出和預防墜積性肺炎。做好皮膚護理,使患者舒適,預防褥瘡。④指導患者進食細嚼慢咽,咳嗽應護胸,大便保持通暢以預防氣胸復發。
2.6 心理護理 自發性氣胸患者的心理問題是恐懼、緊張、且他們是經受多年疾病折磨的患者,情緒低落,治療信心不足。護士應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關心、體貼患者,做好安慰鼓勵工作,以解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樹立與疾病斗爭的信心與勇氣。
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的患者體質差、病程長、病情重、變化快,要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如果發熱、寒戰、胸痛加重,白細胞增高,感染發生,應及時留取痰液標本,按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對于原發病應根據年齡、病情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脈搏和血壓以及呼吸的變化,如果發現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皮膚紫紺、大汗、四肢冷、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休克癥狀,應立即進行搶救。自發性氣胸起病急驟、病情重,盡早行胸腔閉式引流,正確施行胸腔閉式引流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指導患者去除誘發氣胸的誘因是本病康復的關鍵。
[1]藍宇濤,張永昶.護理程序子 BiPAP對 COPD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1997,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