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紅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江蘇 揚州 225002)
糖尿病單靠藥物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態度和行為,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全面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識。國際糖尿病聯盟也把糖尿病教育列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項基本措施之一。因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教育,幫助患者控制血糖和病情發展,取得患者配合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科近 3年來收治了 52例 40~87歲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 1999年 10月我國糖尿病學會采納的新診斷標準。其中男 31例,女 21例。經住院予飲食、藥物、運動等綜合治療及健康教育后,52例病情控制,好轉出院。
2.1 健康教育方式 采用口頭講解、示范、多媒體講座、發放相關資料讓患者閱讀等,將有關糖尿病知識手冊發給患者和家屬閱讀,仔細領會并適當給予解釋和指導。讓治療效果好、操作技能強的患者做經驗交流,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門診接受糖尿病患者和家屬的咨詢,病房進行實地指導和護理,同時在患者出院時為其制定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方案,并隨訪。健康教育不能一次完結,可進行隨機性教育,如服藥、輸液時應詳細告知患者所用藥物作用、不良反應以及反應如何處理,針對個體不同進行示范性教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將身心護理和健康教育融為一體,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健康宣教。
2.3 健康教育內容 糖尿病理論基本常識的指導,包括糖尿病的定義、病因、表現及預防、糖尿病的控制指標、相關檢查的方法及判斷、低血糖的預防處理等,食譜的選擇、口服降糖藥的選擇、服用方法及藥物的不良反應、胰島素的作用原理、適應證、保存及注射操作技術、如何調整用量等。指導患者或家屬正確測量血糖、尿糖。掌握運動鍛煉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囑患者生活有規律,戒煙酒,注意個人衛生,做好足部護理、口腔護理,了解情緒、精神壓力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正確處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壓力。
3.1 飲食教育 在限制總熱量保證充足營養的前提下,多食用低糖、高纖維蔬菜,食物要多樣化,要定時定量,不可隨意增減。根據需要適量食用奶及奶制品、肉、蛋、堅果類食物,限量食用脂肪、油脂、糖等食品,以保證營養均衡。其次進食時間要與藥物治療時間相互配合,并養成習慣,長期堅持,自覺控制飲食。水果在血糖基本控制下,可適當食用梨、柚子、獼猴桃等。有饑感時宜多選用低熱量、高容積的粗糧、蔬菜,可使患者獲得飽腹感。食譜多樣化,一日三餐比例恰當,合理分配,定時定量。三餐熱量分配為早餐 1/3、午餐 1/3、晚餐 1/3。禁煙酒,忌辛辣食物。凡糖尿病患者,不論病情輕重,均需飲食控制。
3.2 休息與運動 運動前先做 5~10min準備動作,接著選擇低、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游泳、跳繩、騎自行車、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鍛煉,以不感到疲勞為宜。運動時間自 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 30~60分鐘。最后做運動后放松活動,5~10min的慢走,3~5次/周,安排在餐后1~1.5h進行。血糖應保持在 5.5~16.7mmol/L,如血糖高于 16.7mmol/L,胰島素或降糖藥的作用達到高峰時不宜做運動。攜帶糖果,當發生饑餓、心慌、出冷汗或頭暈、四肢無力等低血糖癥狀時,要及時食用,及時休息。運動前每天檢查雙腳,包括關節位置覺、足部震動覺、痛、溫、觸、壓力覺等。穿上合適的鞋襪,以免影響腳部血液循環。
3.3 藥物治療指導 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的胰島素注射操作,包括普通胰島素劑量的換算(毫升單位),聯合應用胰島素的抽吸方法,胰島素筆的正確使用,注射部位的選擇等,以保證藥物作用的正常發揮。指導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如運動量、進食量、食欲、食物準備情況等),選擇吸收快慢不同的部位(腹壁吸收最快,其次為上臂、大腿、臀部[1])。在降糖藥物治療過程中應指導患者定期測量血糖、體重變化,及時評價藥物療效,指導患者按時進餐。
3.4 并發癥的防治指導
3.4.1 感染。囑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保持身體清潔,特別是保持口腔、會陰、足部的清潔,要常洗澡,勤換衣,穿寬松柔軟透氣好的衣服、合腳舒適的鞋襪。勿搔抓皮膚,預防感染。用熱水袋水溫不超過 50℃。教會患者掌握感染的預防方法及先兆癥狀、足部日常護理和足部已有損傷的護理方法,一旦發現足有破潰應及時就醫,避免病變范圍擴大。
3.4.2 低血糖。出冷汗、表情呆滯、面色蒼白、即刻測血糖 <2.861mmol/L,即可診斷低血糖。告知患者飲食生活用藥規律是預防低血糖的最基本原則。外出要隨身攜帶水果糖、餅干、個人資料卡備用。在出現低血糖癥狀時,能進食的患者,立即給予含糖較高的食物,如餅干、果汁、水果糖等,靜脈推注 50%葡萄糖 40~60mL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3.4.3 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由于各種原因停用降糖藥物或飲食過量極易誘發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病程中觀察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的早期癥狀,嚴密觀察和記錄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壓、脈搏及 24小時液體出入量等變化,監測并記錄血糖、尿糖、血酮、尿酮水平以及動脈血氣分析和電解質變化。如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加重、呼吸深快、呼出爛蘋果氣味、煩躁不安、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應立即送附近醫院進行救治。
[1]侯玉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區護理干預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