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濱州職業學院醫療護理系 山東濱州 256603)
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探討
王海英
(濱州職業學院醫療護理系 山東濱州 256603)
高職教育 護理 課程改革
高職護理教育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加大職業教育力度,構建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素質為根本的高職護理教育新體系。課程結構是教育體系的核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護生的知識技能結構和綜合素質的水平。高職護理課程結構改革是職業院校面臨的新課題,本研究針對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對現行的高職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提出幾點設想。
1.1 與行業、社會需求結合 高職護理教育是培養符合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護理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必須緊扣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專業特色,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服務社會為宗旨。
1.2 突出護理特點 在教學、教材建設過程中,體現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遵循“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
1.3 以能力為本位 專科護理是培養具有從事護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能獨立運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的應用型高等護理人才。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理人員應該有較深刻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良好的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較強的護理診斷能力、獨立的工作能力和較大的自我發展能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
2.1 學校必須深入行業第一線調查,研究行業的特點、現狀、發展趨勢,使高職護理教育和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制定出符合專業發展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讓實施的專業培養目標更具有時代性和行業的前瞻性,并把這些要求分解、落實和融入到每一門課程中,使教學人員緊緊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教學。
2.2 把握基礎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其課程內容的序化首先要解決內容的取舍問題,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一線人才的重要基地,應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刪減大量過時、交叉重復內容及與培養目標關系不大的教學內容,避免在有限時間內面面俱到、低水平重復。按照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對職業基礎課程進行優化重組,可將組織胚胎學、人體解剖學合并為正常人體學概論;將免疫與病原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合并為疾病基礎概論。
2.3 突出專業知識的實用性、針對性 專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課程體系的主線,應完善護理專業課的課程結構,按照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護理課程,進一步體現以護理程序為核心的專業課的特色。專業課程群設置應努力體現醫學模式的轉變,應打破傳統的內、外、婦、兒科護理的課程結構,按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的健康問題和健康需要來組織課程,建立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人護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護理課程體系,以體現對生命全過程進行護理的思想,并將護理課程拓寬到社區護理、康復護理、健康咨詢以及科研、教育、管理等領域。
2.4 加強人文知識教育 護理學是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在護理實踐中,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是護理人才應具備的核心知識之一。應增加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所占比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修。所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多為護理美學、禮儀、溝通、管理、邏輯、健康教育、護理倫理、科研、法律與法規等,并把人文課程穿插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機地與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揉合,使人文課程始終貫穿于整個護理教學過程中;也可多形式的舉辦教育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
2.5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調整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為 1:1.3,以增加護理技能訓練;在護理實踐中應達到學生與臨床零距離接觸,采用模擬真實環境,包括護士站、治療室、病房,選取典型案例,改變傳統的教師示教、學生觀看、學生練習、教師輔導的教學方式,以真實事件為依托,以問題為中心,應用引導式、討論式、角色扮演、情境體驗等現代教學方法,由“教給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發展,使教、學、做一體化,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生生關系,真正凸顯學習者的中心地位;同時應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這樣通過一次實踐課,既加深學生對疾病的理論認識,又鍛煉和培養學生溝通、應對突發事件、分析解決問題、綜合概括、團結協作等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對實踐課程重要性認識和興趣,利用課外活動及周末時間開放實驗室,實踐教師輪流值班指導。同時,應加強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實驗實訓基地、校本教材建設與改革。我們應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根本,以市場需求為依據,設置相應的護理教學課程體系,使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1
[2] 沈 寧.護理專業教學研究改革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5
(2010-03-10 收稿)(陳 遷 編輯)
G 420
C
1008-6633(2010)04-5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