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英 劉志國
(華北煤炭醫學院圖書館 河北唐山 063000)
“官本位”文化下高校知識創新的兩難困境與破解對策
林超英 劉志國
(華北煤炭醫學院圖書館 河北唐山 063000)
官本位 高校 知識創新 知識管理
“官本位”是指以官為本,一切為了做官,即公共權力的運行以“官”的意志和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受“官本位”文化的影響,高等院校越來越行政化和“衙門化”,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知識創新工作的開展。研究官本位意識對人的自由發展的負面作用,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清其危害,從而為克服官本位思想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1.1 “官本位”文化 簡單說,就是在社會生活中,一切以“官”為本,而不是一切以“民”為本。“官本位”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強大深厚的影響力,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的官吏享有的特權太多,過著比普通公民舒適得多的生活。如果把那些不應該享有的與公務無關的特權取消,官場就不會擁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平民百姓也不會一邊罵官一邊想當官,“官本位”文化也會真正成為歷史。例如,在美國,除了親屬專有稱呼外,對人的稱呼很簡單,通常情況下只有表示性別標志的“先生”和“女士”兩個。如果在大街上碰見布什總統,人們不喊他“布什先生”而喊“布什總統”,布什不但感受不到尊敬相反會感受到揶揄。由此可見,美國的知名人士不是政務官,而是對科學和藝術有特殊貢獻的人。在我國則反之,官職的稱呼被認為是最最禮貌也是被稱呼者感受最好。因此,“官本位”文化有其生長的土壤和氣候及厚重的歷史原因,是封建腐朽思想的當代繼承,是對以人為本觀念的斷然否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需完善、民主政治建設亟需推進的重要體現。
1.2 “官本位”的主要特征 “官本位”起源于經濟學上的一個專用名詞 -金本位。“金本位”即是以黃金為單一價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價值。而“官本位”把是否為官、官職大小當成一種核心的社會價值尺度去衡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
1.2.1 以“官”的意志為轉移的利益特權。有官就有權,有權就有了一切,官帶來的好處太多了。作為一種意識層面的現象,“官本位”也反映了一定階層的利益特權,他們視黨和人民賦予的職權為既得利益,不是用這些職權來為黨、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把從政看成是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想方設法撈取自己的特殊利益,這種特權思想都是“官本位”的深層次驅動的重要因素。
1.2.2 官尊民卑,官貴民賤,唯上是從是“官本位”的表現形式。“官本位”意識是“官貴民輕”、“上尊下卑”,在官本位意識占據人們思想的社會里,官位越高,權力越大,真理也就越多,說話也就越有分量,反之,則人微言輕。其次是職級的泛化。“官本位”總是與“級別”緊密相連的,“級別”是體現“官本位”的最基本方式。
1.2.3 以官職大小來評價社會地位和價值取向。“官本位”把職務、地位都分為一定級別的官階,并以此定尊卑、高低,而不以真才實學、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來衡量官者的價值,形成了“惟有做官高”的社會心理,在官位上,則擺官譜、講官禮、以權謀私、中飽私囊,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升遷謀求官位,他們不擇手段,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虛報浮夸者有之,如此這些都是管本位思想和行為的具體表現。
2.1 阻礙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 “官本位”者的思想、行為與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官本位”者奉行與市場經濟相對立的價值觀,他們不愿接受市場經濟新觀念,在工作中因循守舊,缺少開拓、創新、進取精神,脫離群眾,不深入實際工作,不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在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教學、科研等方面,我們要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大膽的探索、創新和改革,系統地解決高校教育體制中存在的新問題,使高等教育在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上獲得長足發展。
2.2 形成高校“官位泛濫” “官位泛濫”曾引起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然而,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并未因機構改革而有所緩解。在我國,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地在精簡機構,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地繼續在爭干部職位,使得干部編制有增無減。從物質利益的角度看,“做官”有較高的收入,權力還可以帶來比工資高得多的灰色收入等。在這些利益的驅使下,許多人把做官視為奮斗的目標和撈取金錢的資本。總之,“官本位”價值觀和“官本位”體制不徹底根除,高校行政機構改革難以見實效。
2.3 “官本位”思想導致學術精神的淪喪 由于我國高校受“官本位”的影響極深,學術科研評價機制不是按照學術規則操作。如申報課題、職稱評定、基建項目招標等,無不是以官場規則在實際運作。在很多高校,爭取科研項目不是靠學術積淀,而是要靠到主管部門“活動”。由此,高校“官本位”思想及行為,使高校的學術科研尊嚴受到極大的挑戰。
3.1 對高校知識創新科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官本位”思想導致的官尊,會衍生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影響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其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不相容的。目前影響我國高校科學發展與創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與“官本位”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從而導致高校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進一步偏離,使高校學人浮躁和學術異化,這已成為高校改革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3.2 “官本位”制約人才生存環境,阻礙了高校科技創新 “官本位”意識是一種官職崇拜,其意識導致高校崇拜行政權力,輕視人才及教學科研能力,嚴重影響了高校創新型人才的發展。在官本位意識占據人們思想的社會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氣難以真正形成,這就從根本上損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科技進步、創新與繁榮的基礎。要實現以“科教興國”戰略思想為指導,以教學科研及技術創新為榮,營造一個具有活力、充分張揚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價值的社會人文環境和知識創新環境的重要文化氛圍。
3.3 “官本位”嚴重抑制高校教學科研及創新型人才的發展高校是教學科研學術性機構,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在官本位風氣彌漫于高校的情況下,不僅學銜被當成了官銜,學者變成了官僚,這種“官本位”意識不僅成為浸染高校管理者的腐蝕劑,而且影響甚至壓抑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嚴重阻礙我國高校科教興國的健康發展。以“官本位”代替了“教本位”、“學本位”,這種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扭曲,不利于人才培養和創新科技成果的產生,也極大地挫傷廣大教職工研究和探索教學管理規律以及潛心開展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更嚴重的是制約了我國高校教學科研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4.1 強高校干部隊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規范從政行為,不斷去除“官本位”意識的滋長 破除官本位思想必須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前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應當著重于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及牢固樹立“公仆意識”。要使管理者真正理解“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同樣能夠剝奪我們的權力”。要讓管理者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要切實加強對行政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不斷提高行政管理者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使其自覺認識到“官本位”意識的危害,從而不斷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思想意識,有效抵御“官本位”意識的侵襲,這是破除官本位意識的思想基礎。
4.2 改革完善高校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監督機制,努力消除“官本位”意識 能否建立起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管理機制,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又直接影響到干部的選拔任用,也是推進我國高校干部隊伍建設朝著科學化管理方向有序發展的關鍵環節。
4.2.1 進一步明確干部的選拔、任用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是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一貫主張和準則。高校干部制度改革要立足于增強民主機制,將民主推薦、民主評議、民主選舉與組織考察有機結合起來,要堅持公平、公開、擇優的原則,把實績作為選用干部最根本的德才標準,使廣大干部確立“以教育事業為本”的思想,努力克服“官本位”價值觀。把勇于改革、創新、奉獻高校教育事業、貢獻突出的干部大膽提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上,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讓、劣者汰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
4.2.2 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制度。要量化考核標準,在實際考察干部過程中,要看一個干部的成長和實際表現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有一個發展過程。把干部的德、能、勤、績分解成若干要素,制定出相應的干部考核細則,努力使干部的職位與實際水平成正比。要制定科學政績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嚴格按照規定和程序辦事,防止考核的隨意性,把考核結果和選拔任用干部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實現高校干部考核工作朝著經常化、制度化、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4.2.3 建立健全良好的干部監督制約管理機制。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督,是破除“官本位”的一項重要措施。對干部的考核、選拔、任用、晉升和日常工作行為過程應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是各高校紀檢部門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并以黨規、黨法的形式固定下來。要確保紀檢機關監督的相對獨立性,建立完善的高校干部監督管理機制,即“民”對“官”的監督,把每一位管理者都置于監督的“陽光”之下,用法律法規對權力監督予以強制性規范,逐步提高我國高校干部工作監督系統的權威性和實效性。
4.3 高校應強化教學、科研及服務意識 高校的教學、科研及服務和管理本質是“以人為本”和“教學、科研及服務至上”的宗旨,行政系統要強調“服務第一,管理第二”,這個關系不能顛倒。高校管理關鍵是要弱化行政權力,強化教學、科研及服務權力,要使行政權力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而非對教學、科研及服務的干預。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科研知識創新的不斷發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和消除高校“官本位”行為意識的產生,才能使科技為本、能力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
4.4 建立教授委員會制 教授委員會制是表達教授委員會集體決策基礎上的院長負責制,建立教授委員會制度,對于積極尋求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及建立我國現代大學制度,是一個有益的探索。把教授委員會作為高校的決策機構,管理高校教學科研及發展方面的大計方針都由教授委員會來決定,教授委員會要成為民主監督機構。比如:據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田長霖介紹,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教授會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整個學校的學術政策和規劃全部指派給教授會,“校長、副校長、院長、副院長、系主任都是受董事會的委托,執行教授會制定的學術方針和規劃,去做行政方面的推動和執行。”建立教授委員會制的治校方式,讓學術道德精神重新回歸于崇高。
[1] 戴清亮.破除“官本位”[J].學術界,2005,(2):96
[2] 許 可,李萬業.“官本位”意識:危害及對策[J].前沿論壇,2007, (10):14
[3] 楊啟敬.走出“官本位”的誤區[J].湖湘論壇,2001,(4):54
[4] 王忠軍.“官本位”思想的再分析[J].理論學習,2003,(8):45
[5] 李 松.“官本位”:高校教育之困[J].檢察風云,2006,(3):60
[6] 張澍軍.創新吉林文化精神破除“官本位”意識[J].新長征,2004, (21):37
[7] 許 可,李萬業.“官本位”意識:危害及對策[J].理論界,2007, (10):14
[8] 黃友宏.破除官本位思想 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3(9):1
[9] 鄭良勤.高校官本位行為意識的不良影響與消除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5(4):147
[10] 楊移貽.大學“官本位”及其消解[J].學園,2009,(1):37
(2010-03-12 收稿)(陳 遷 編輯)
D 4
A
1008-6633(2010)04-5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