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姜黎昱
(山東省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中心注射室 山東青島 266100)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門診輸液患者拔針后按壓穿刺處的輸液貼常被患者投入到生活垃圾桶內或隨手扔掉,造成醫院交叉感染隱患和社會醫源性環境污染及疾病的傳播。筆者呼吁加強污染輸液貼的回收管理,現探討如下。
由于《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還未涵蓋全部內容,存在著不夠全面和具體等問題[1],輸液貼的回收在全程管理的實際操作中仍面臨很多困難。門診輸液患者病情相對較輕,拔針后大部分由本人或陪伴者按壓穿刺處。老年人凝血機制差,擔心按壓后再次出血影響下一次治療,而將輸液貼保留在手背上帶出醫院,投入到社會生活垃圾中;部分中青年患者急于返回工作崗位或辦理其他事務,常將輸液貼隨手扔至座位旁、廁所;小部分患者按壓后投入指定回收容器內。
護理人員認為回收污染輸液貼很有必要,對輸液貼的流向持憂慮態度。目前,醫療廢物管理在細節上還不規范,護士由于工作負荷重,加上重視程度不夠,只能由患者本人或陪伴者按壓穿刺處,對隨手亂扔、帶出醫院很少進行教育指導。患者環保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對醫療廢物造成的醫院感染隱患和社會安全威脅知之甚少,醫院對污染輸液貼回收必要性的宣教和措施不到位,使患者無法形成回收的強化意識。
3.1 提高護理人員安全護理意識[2]《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布,標志著醫療廢物的處理進入法制軌道。護理人員應通過系統有效的培訓,增強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認識到規范回收輸液貼的意義,建立健全輸液治療操作規程,加強宣教,指導患者按壓后將輸液貼投入指定容器,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3.2 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回收 輸液室在醒目位置放置專門的回收容器,并設有溫馨提示;靜脈穿刺時,除交待患者注意事項外,囑咐患者按照醫院規定輸液貼需要回收;巡視過程中隨時將不合作患者扔掉的輸液貼回收,并用親切的語言曉之以理,耐心指導;拔針時,指導患者正確按壓5~10分鐘,指引患者離開醫院前將輸液貼投入指定容器。
3.3 提高患者的環保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污染輸液貼回收管理不僅是醫院內部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提高公眾意識最重要。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教、溝通是提高回收率的重要途徑。將污染輸液貼可能引起的疾病傳播和回收必要性印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冊子分發給患者,或通過媒體電視、張貼宣傳畫等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患者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將不良習慣及道德行為教育貫穿于輸液全過程,不斷強化患者的回收意識,逐漸形成一種行為習慣。
[1]刁衛平.關于醫療廢物處理的倫理學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17(4):20
[2]高 靜,陳 紅,馮 艷,等.輸液膠貼回收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2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