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林
(湖北省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湖北咸寧 437100
2005~2009年我院共實施電視腹腔鏡手術428例,男312例,女116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24歲。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1 患者準備 術前訪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點,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穩定患者的情緒,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1.2 手術器械的準備 電視監測系統1套,包括攝像監視系統、冷光源導線、高頻電刀及電凝發生器、沖洗吸引裝置,氣腹針1個,穿刺針(直徑5mm、10mm)各2個,分離鉗、剪刀、鈦夾鉗、鈦夾數個。術前必須認真檢查電視攝像系統設備是否完好,確保電源無障礙。
1.3 麻醉方法及體位 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臥位。手術中,術者將穿刺針放置后,將床頭抬高10°~20°,稍向左傾斜(30°),利于膽囊區暴露。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路麻醉用藥,一路輸入術中所需液體,一般采用靜脈留置針。
2.1 造人工CO2氣腹 用兩把布巾鉗提起腹壁,在臍孔下緣切開皮膚一小口,插入氣腹針(判斷氣腹針是否進入腹腔內可用注射器抽水接于氣腹針上,打開閥門,氣腹針內的水自然流入腹腔,可證明氣腹針位置合適)連接CO2輸入管,建立CO2氣腹,上升到一定壓力時,取出氣腹針,將直徑為10mm保護穿刺針插入,連接氣腹管,遞觀察鏡經此進入觀察腹腔及膽囊情況。
2.2 做切口 在內鏡監視下同法依次做第二、三、四切口。在正中線劍突下到臍部上1/3略偏右穿10mm穿刺針為第二切口。第三,四切口分別在右肋緣與鎖骨中線及腋前線交叉處分別插入直徑為5mm穿刺針。置患者頭高腳低位,向左側傾斜。
2.3 解剖膽囊三角 用分離鉗和彈簧鉗將十二指腸和結腸向下推開,暴露膽囊三角,沿著膽囊管和膽管動脈分離出來,區分出與膽總管的關系。在距膽總管0.5cm處夾兩枚鈦夾(鈦夾的大小根據膽囊管粗細選擇),遠端靠近壺腹部上一枚鈦夾,將膽囊阻斷,防止膽汁漏,然后往上分離膽囊動脈,盡量靠近膽囊上鈦夾,并切斷膽囊動脈。
2.4 游離膽囊 術者左手用彈簧鉗提起膽囊,右手用電凝鉤切開膽囊漿膜處于伸展狀態,用電凝鉤將膽囊剝離,將剝離的膽囊放置于肝膈面左側,檢查膽囊床,用電棒電凝止血,仔細檢查有無出血和膽汁漏,吸盡腹腔內殘留液體。
2.5 取出膽囊 用抓鉗抓住膽囊管殘端,將膽囊拉至套管內并隨同套管取出。如膽囊過大或結石過大,可將標本袋放入腹腔,將膽囊和結石裝袋后一同取出至切口邊,然后用取石鉗在標本袋中,粉碎結石塊取出或延長切口,放出腹腔余氣,拔出其他穿刺針縫合切口。
護士要充分掌握手術步驟,熟練掌握各器械名稱、用途、拆洗安裝和保養方法,熟悉各種儀器的性能、工作原理、技術操作,認真主動配合醫生,能排除儀器的常見故障,使手術順利進行。規范器械保養和使用登記制度。護士熟練掌握其性能及各種導線連接方法。腹腔鏡設備應妥善安置于專用車架上,試機正常運轉后不宜過多搬動、拆卸或頻繁變換位置,以免導致設備震動損害。對攝像頭、光源、光纜、電凝線,術后須用柔軟的吸水性強的布巾擦干,存放時不可折疊及過度彎曲。腹腔鏡鏡面、攝像頭鏡面用擦鏡紙輕擦,切忌用手觸摸,也不能與其它物品碰撞,以防鏡面毛糙模糊。嚴格無菌操作,對于能高壓滅菌的器械,常規配備腹腔鏡包,不能高壓滅菌的器械用低溫滅菌器滅菌或用2%戌二醛浸泡10h,于使用前監測戌二醛濃度并記錄[1]。器械清洗按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每月對器械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選用功能完好的手術床,以利于手術中調節體位,電動吸引器腳踏開關應性能良好,防止持續吸引致使腹腔內二氧化碳壓力降低,影響手術操作,延長手術時間。
[1]魏 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