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昆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血液凈化中心 山東 濟寧 272000)
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心理和身體均有很大變化,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抑郁、絕望等心理障礙[1]。為了使患者了解相關血液透析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保持良好心態,順利進入維持性血透,早期采取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6月~2010年2月,對46例血液透析患者實施了誘導期健康教育,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血液凈化中心透析誘導期3周以內的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19~78歲,平均4l歲。文化程度:大學2例,大專3例,高中3例,初中25例,小學10例,文盲3例。血管通路:已建立內瘺2例,44例為深靜脈插管,其中15例在透析3周內行動靜脈內瘺成型術。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取一對一交談、集體講小課、贈閱書刊資料和黑板報等形式。誘導透析期的患者由于對尿毒癥和血液透析知識的缺乏或者因經濟等原因常常無法接受透析事實,對透析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想方設法減少透析次數,甚至拒絕透析。對此,指導護士根據其文化程度及對醫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講授尿毒癥和透析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透析的必要性、透析注意事項等。對文化程度高、醫學知識接受能力強的患者,護士與其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后發放有關資料讓患者閱讀后答疑,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則根據教育內容深入淺出的反復講解。并讓新老患者搭配同室透析,請老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新患者度過難關,消除恐懼心理,逐漸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1.3 健康教育內容
1.3.1 心理健康指導。護士通過與患者的交談,從情感、語言、行為中,及時了解其心理動態,判斷患者心理障礙的類型,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向每位新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的方法、效果、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避免盲目樂觀或過分悲觀,以免影響透析效果[2]。給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首次透析前讓患者和家屬參觀透析中心,介紹透析中心的環境和工作人員,使患者盡快消除陌生感。同時,在交流中多使用安慰性、鼓勵性語言,避免傷害性語言,注重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另外,積極與患者家屬和單位領導聯系,主動向他們反映患者的有關情況,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
1.3.2 飲食指導。向患者講解尿毒癥患者的飲食治療、飲食依從的重要性。根據每個患者的體質量及尿量,計算出每天可進食的食物總量和水量,并發放《健康教育小手冊》,以便加強記憶并及時反饋結果,及時調整飲食結構,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
1.3.3 日常生活指導。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適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幫助患者制訂作息時間表、身體運動計劃,并給予監督,使患者盡早恢復體力,回歸社會。對高血壓患者指導其正確服用降壓藥,注意體位改變時,動作不宜過大,以免引起頭暈不適。貧血者在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期間,注意補充鐵劑,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等。
1.3.4 血管通路的保護。對留置靜脈雙腔管的患者,做好導管的護理,及時更換敷料,防止穿刺點感染。避免導管扭結或滑脫,睡覺時勿壓迫導管,若不小心導管脫落,要立即用紗布壓迫穿刺點,并立即就醫。如出現呼吸短促、胸痛、咳嗽不止、發熱、寒戰等情形,應立即告知醫生等。對于剛建立內瘺者,在術后3天、1周、拆線后分別給予不同的術側肢體活動指導,以促進內瘺的盡早“成熟”。已使用內瘺者,教會患者透析后正確的壓迫止血,如何既能止住血又不阻斷血流。每日早晚聽血管的振顫音,注意保護內瘺,避免內瘺側手臂受壓、提重物及量血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清潔手臂,避免抓傷皮膚,透析后保持穿刺點部位的干燥及清潔。注意監測血壓,避免發生低血壓導致血流不足而影響內瘺功能。
1.3.5 透析后探視。在透析間期,透析護士到病房進行透析后探視。主要內容包括:①心理疏導。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將承受很大的壓力和痛苦,加上較重的經濟負擔,會使患者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將對疾病產生負面影響[1]。告訴患者,既然不能避免,就勇敢地面對,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感受,并及時解答其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家屬參與對患者的理解,因家庭成員的情感支持與有效幫助,能使患者自覺采取積級措施來配合治療[3]。向患者介紹透析效果較好的病例,以增強其信心。②了解患者對血透室實施的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血壓、干體質量是否控制在理想水平、置管的保護情況、有無感染、內瘺的通暢情況、回病房后有無出血、透析反應等。③預約下次透析時間。囑患者下次透析的時間,囑其按時接受透析治療。④預防感冒。囑患者房間應定時通風,限制探視,避免接觸感冒人員。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33
[2]梁燕萍,楊曉濤,梁秀娟.護理干預對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6,12(10):926
[3]王君梅,姚景鵬.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