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高 孔愛萍 王立興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目前,全球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其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患者預后尤為重要,而定期檢查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一個有效措施[1]。WHO公認乳腺鉬靶X線攝影是目前乳腺癌檢測、診斷及篩查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DR應用可以為鉬銠雙靶X線攝影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2007年5月~2009年10月,我院37例經DR鉬銠雙靶X線檢查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的DR影像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提高對乳腺癌X線征象的認識,提高診斷水平。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行DR鉬銠雙靶X線攝影檢查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37例乳腺癌患者。本組均為女性,年齡26~70歲,平均47.5歲。臨床病史1天~7年,其中主訴捫及腫塊34例,乳頭內陷2例,乳頭溢液1例,腋下淋巴結7例。
1.2 檢查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鉬銠雙靶乳腺機,在其自帶ADW4.2工作站進行閱讀后處理打印。每例均行雙側或單側乳腺軸位(CC)及側軸位(MLO)攝片,必要時加拍病灶局部加壓放大片。參照美國放射學會(ACR)制定并推薦的 BIRADS[2],分析乳腺癌X線表現的影像特征。對腫塊的形態、邊緣各密度進行描述,對鈣化的形態、顆粒大小、數量、密度及分布等進行分析,并記錄有無結構紊亂及異常血管等其它征象。
37例乳腺癌患者病理中,浸潤性導管癌27例,浸潤性小葉癌3例,2例髓樣癌,3例導管內原位癌,1例硬癌,1例乳頭派杰病(Paget病)。本組病變位于右乳21例,左乳16例,外上象22例,內上象限6例,外下象限4例,內下象限2例,乳頭后3例。37例病變中致密腺體型2例,多量腺體型25例,少量腺體型8例,脂肪型2例。鉬銠雙靶DR片直接征象腫塊影27例,其中有毛刺狀腫塊23例,分葉狀腫塊20例,帶有鈣化腫塊21例,模糊腫塊1例,圓形腫塊2例;間接征象中,大導管4例,厚皮征3例,漏斗征2例,異常血管5例,牛角征6例,淋巴結腫大11例。
3.1 直接征象 乳腺內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最基本的X線表現,也是最直接的征象[3]。本組37例乳腺癌患者有34例表現為腫塊,占全部病例的91.8%。本組惡性腫瘤多表現為高密度,這是因為癌腫出血、鈣化、含鐵血黃素沉著及纖維組織增生所致,本組資料中高密度腫塊占比率較高(68.62%)。X線上腫塊的邊緣特征反映了腫瘤的生長方式及其生物學特性,比腫塊密度更具有鑒別診斷意義。浸潤邊緣、星芒狀邊緣為腫瘤浸潤性生長所致,是明確的惡性征象;因腫瘤生長速度不一致形成小分葉邊緣,高度提示為惡性。臨床工作中腫塊邊緣特點是確診的重要依據,80%DR征象表現為邊緣不光整且多伴有分葉或多少不等、長短及粗細不一的毛刺以及寬窄不等的不規則透亮環,以條索狀影與周圍組織粘連。微鈣化是乳腺癌特別重要的常見征象,常常是早期乳腺癌唯一的惡性征象。鉬靶乳腺X線攝影對顯示鈣化較為敏感,是其它影像無法比擬的。可以依據DR片上鈣化形態與分布,在手術前預測是否存在導管內擴散,對浸潤性乳腺癌局部是否復發進行預測,協助確定保乳手術方案。DR系統曝光寬容度大、檢測敏感性高,對鈣化發現率較傳統普通X線鉬靶攝影有很大提高。DR片可以通過對圖像的局部放大、調節對比度、黑白反轉以及窗寬窗位的調節而更好地發現可疑鈣化和潛在鈣化。微鈣化的形成是由于癌組織壞死后鈣鹽在導管內沉積、腫瘤細胞分泌引起異常代謝或某些與礦化相關的蛋白和細胞因子的參與所致[4]。惡性鈣化具有5個特征:微小性、多形性、聚集性、不均勻性和眾多性[5]。微小多形性鈣化和線樣或線樣分支狀鈣化(Y、U、V形)、單純鈣化灶呈線狀、V形或簇狀分布,是DCIS的特征性表現。有報道[7]每平方厘米微小鈣化數(N/S)≥20個、鈣化總數≥30個及腫塊內外均見鈣化灶分布這3個特征對惡性鈣化最具診斷價值。本組病例中腫塊伴鈣化21例,有3例只顯示鈣化而無腫塊。
3.2 間接征象 ①結構扭曲紊亂:容易被忽視的特殊征象,是指正常乳腺結構被扭曲但無腫塊可見,包括放射狀影和局灶性收縮,有些病變可呈污穢狀。許多良惡性乳腺疾病都可以出現。結構扭曲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伴有微鈣化。對僅表現為結構扭曲紊亂,不可輕易診斷為良性病變,應警惕乳腺癌可能。②大導管相:X線顯示為管徑>0.5cm,由于導管原發癌所致導管擴張或癌浸潤導管形成“癌橋”而組成X線所見的大導管相。③局灶性致密:乳腺癌的特殊征象,可僅在一個投照位置顯示。有學者認為,無腫塊時局灶性致密影/結構紊亂是乳腺癌的定位征象,但必須先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良性改變。④異常血管影:乳腺癌重要合并癥。血管外形比較特殊,呈迂曲擴張、密集形成網狀分布或可沿周圍呈放射狀排列。乳腺癌的其它次要征象對診斷也有一定幫助,包括:皮膚增厚和局限凹限(酒窩征)、乳頭內陷和漏斗征、牛角征、塔尖征、乳后間隙侵犯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總之,乳腺鉬靶X線攝影術簡單、方便、費用低,可行后處理的DR鉬銠雙靶X線攝影,更是打破了傳統屏一次成像的不足,可以對圖像進行充分的調節處理,能夠清晰顯示乳腺的細微結構,尤其是微鈣化,對細小不典型征象的顯示以及致密型乳腺內病灶的顯示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是首選的乳腺癌影像學方法。
[1]Smith BR,Migliorettid,Lurien,et al.Dose utilization of screening mammography explain raci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breast cancer[J].Ann Intern Med,2006,144(8):541
[2]胡永生.現代乳腺影像診斷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45-57
[3]鮑潤賢.中華影像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8-80
[4]顧雅佳,周康榮,陳彤箴,等.乳腺癌的X線表現及病理基礎[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5):439
[5]馬 捷,左 敏,孫國平,等.乳腺癌X線表現與雌激素受體表達相關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6,16(1):11
[6]曹志堅.乳腺癌鉬靶X線表現特征[J].放射學實踐,2009,24(1):39
[7]裴東坡,游 泳,賈振庚.乳腺微小鈣化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