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生 劉國慶 郝斌昌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院骨科 河南濟源 454650)
骨科常見四肢創傷骨外露、肌腱外露、皮膚壞死、骨折術后傷口不愈合等均是骨科醫生棘手的問題。1994年裘華德等在國內率先引進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其操作簡單,能夠徹底去除死腔及壞死組織,促進新鮮肉芽生長,加速傷口愈合。我院2008年7月~2010年3月,應用此技術治療四肢皮膚缺損骨外露病例6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齡在14~80歲,平均51歲。手足外傷18例,皮膚壞死植皮術后10例,糖尿病6例,四肢開放骨折傷口感染皮膚壞死、骨外露21例,骨筋膜間室綜合征2例,人畜咬傷4例,跟骨骨折術后皮壞死4例,褥瘡3例。
1.2 治療方法
1.2.1 VSD敷料(由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無菌密閉包裝,外觀類似海綿,柔軟濕潤,外露后易干燥發硬,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浸泡后即變軟,無毒副作用,結合使用護創材料半透性薄膜。
1.2.2 使用方法。①先清除創面周圍10厘米范圍內皮膚毛發,然后對創面進行清創處理,清除壞死及污染組織,有骨折進行固定,徹底止血,骨外露的二次應用時行骨表鉆孔。②放置VSD敷料,根據創面形狀修剪或拼接敷料,接口處應用細絲線間斷縫合,有死腔的可剪小塊敷料予以填塞,小敷料尾部壓在創面大敷料下即可,整個輔料面積要略小于創面,間斷縫合敷料與周圍正常皮膚,應用三通管接頭將多根管串接在一個負壓裝置上,維持負壓20.0~26.7kpa,創面周圍皮膚應用消毒酒精清洗干燥后,覆蓋生物半透膜,可見VSD敷料變癟,檢查有漏氣的在漏氣處進行封閉,應用血管鉗密閉引流管,移至病床接上中心負壓吸引后,去除血管鉗。創面較小的可以應用專用小型負壓吸引器,攜帶方便。③術后根據術前細菌培養針對性應用抗生素,每日應用鹽水和雙氧水交叉進行引流管沖洗一次,防止引流管閉堵。④7~9天去除敷料,根據創面肉芽生長情況,進行植皮或皮瓣或繼續應用輔料吸引。
本組病例使用VSD敷料后,未發現1例變態反應及毒副作用,去除敷料后創面情況明顯改善,肉芽生長良好,骨外露面積大的病例經多次應用后經植皮手術痊愈,個別行其他手術治愈。有1例術后1小時出血活躍,經再次手術止血后應用原負壓吸引效果良好。糖尿病壞疽病例必須在控制血糖前提條件下應用VSD敷料。患者平均住院時間28天。本組31例出院隨訪3~9個月,創面愈合良好,耐磨,外觀美觀,肢體活動好,生活自理。
VSD是以引流管與醫用泡沫作為創面中介,封閉是保持創面持續負壓,使創面與外界隔絕,防止污染和感染,負壓持續吸引使創面滲出物及時被清除而保持創面清潔。組織學證實: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創面,淋巴細胞浸潤消退較快,增生期膠原合成較早,修復期可見到收縮纖維合成增強。其主要適應征為體表化膿性感染、潰瘍、褥瘡;急、慢性骨髓炎需手術引流者;閉合骨折可能或已經合并感染者;骨筋膜間室綜合征;大的陳舊性血腫或積液;植皮術后的植皮區等。缺點為創面有大面積骨外露或內固定物外露療效不佳,還需應用其他方面覆蓋創面。使用了外固定裝置的病倒,嚴密封閉創面困難,使用過程中易漏氣。
現代創傷多種多樣,皮膚缺損、大面積脫套皮膚壞死、嚴重感染創面、潰瘍等,應用傳統方法治療無非是多次清創、換藥,條件成熟后行其他手術,病程較長,患者痛苦。VSD敷料應用封閉創面,保持創面潔凈,防止污染。負壓同時有利于局部微循環的改善和組織水腫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組織快速和良好生長,最后創面以簡單植皮手術結束。負壓閉式引流技術的應用明顯減少了醫生勞動量,縮短了病程,減少了換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減少了為預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的數量,降低了由于炎癥介質創面疼痛刺激、早期體液丟失等所致的超高能量消耗而必須的高額的營養補充,明顯降低了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