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明
(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江蘇睢寧 221200)
糖尿病患者易發生感染,近幾年來,有人提出了無癥狀性泌尿系統感染也屬于糖尿病的并發癥的觀點。為了進一步了解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UTI)的情況,對我院2004~2009年住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72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病例來源 2004~2009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334例,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尿路感染按照1985年全國腎臟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且排除有泌尿系手術史、導尿史、妊娠等。其中尿路感染者72例,男14例,女58例,年齡22~89歲,平均65.6歲。糖尿病病程1~30年。有尿頻、尿急、尿痛、發熱、腰痛等癥狀20例(27.7%),無上述癥狀52例(72.3%)。在72例患者中,清潔中段尿尿菌培養48例,另24例(33.3%)因臨床癥狀及尿常規檢查典型且抗生素治療有效而未作尿菌培養。72例中并發腦血管病21例(29.1%),高血壓32例(44.4%),冠心病11例(15.2%),糖尿病腎病9例(12.5%)。
1.2 觀察指標 性別、年齡、病程、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時)、尿培養及尿培養陽性菌的分布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軟件包進行分析,并采用χ2和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泌尿系感染發病情況 1334例患者中,有72例符合UTI,UTI發生率為5.4%。其中男性糖尿病患者560例并發UTI者14例,占2.5%,女性774例并發UTI者58例,占7.5%。女性糖尿病患者UTI發生率顯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
2.2 年齡 72例并發UTI中,60歲以下者有15例,占21.1%。60歲~23例,占32.0%。70歲~28例,占35.9%。80歲以上者6例。占8.3%。與60歲以下者組相比較,60歲~及70歲~組的UTI發生率均明顯較高(P<0.05)。
2.3 病程 并發UTI中,糖尿病病史5年以下者56例(77.7%),5年以上者16例(22.3%),其中19例超過10年。
2.4 血糖值 并發 UTI者,平均空腹血糖值(10.65±4.70)mmol/L,早餐后2 小時血糖值(16.3l±6.17)mmol/L。并發 UTI者血糖控制水平均較差。其中有尿路感染癥狀組平均空腹血糖值(10.86 ±4.92)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值(16.08 ±6.11)mmo1/L,無癥狀組平均空腹血糖值(10.56 ±4.63)mmo1/L,餐后2小時血糖值(16.40±6.21)mmo1/L,兩者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2.5 尿細菌培養 清潔中段尿尿菌培養48例,陽性26例(36.1%),陰性22例(30.2%),有24例未做中段尿培養。尿菌陽性中有革蘭陰性菌17株,占65.3%。大腸埃希菌9株,變形桿菌l株,陰溝腸桿菌l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銅綠假單孢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鏈球菌1株,腸球菌2株,白色念珠菌2株。
2.6 泌尿系感染與糖尿病并發癥的關系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3種并發癥的泌尿系感染率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路感染更易發,與其他并發癥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
尿路感染是臨床多發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文獻報道,糖尿病并發感染的患者中,泌尿系感染居第2位,僅次于肺部感染[1]。糖尿病患者是否更易發生尿路感染,這一問題尚有爭論。早期報告糖尿病UTI發生率是其他人群的5倍。但在后來的研究中提示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UTI發生的機會是相似的。盡管糖尿病患者并不更易發生菌尿,但糖尿病婦女比其他人群易發UTI[2]。本組資料女性糖尿病患者菌尿發生率為7.5%,與男性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1)。女性糖尿病患者易發UTI的原因,除了與女性的生理解剖學特點有關外,目前還認為與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有一定關系。有研究發現,糖尿病絕經期女性患者體內雌二醇水平是明顯降低的[3]。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使得女性泌尿生殖系的pH值發生變化,從而易發生逆行性感染。所以女性比男性患者更易發生UTI。此外,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泌尿道屏障功能多數被破壞,因此更易發生UTI。本組資料中,發生UTI的糖尿病患者中以老年居多,60歲以上者57例,占79.1%。進一步提示:對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要警惕UTI的發生。另外,有關糖尿病病程與UTI的關系目前尚有爭論,Vejs-gaard等發現糖尿病病程與微血管病變存在及1型和2型糖尿病的無癥狀UTI有明顯的相關性[4]。本組資料提示病程與UTI相關不明顯,但5年以上病程,特別是超過10年病程中,UTI發生率較高。
糖尿病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多方面原因。Vio1-1ier AF等的研究試驗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著白細胞的多種功能缺陷,包括趨化性、吞噬作用及殺菌力均明顯減退;Balasoiu D等的研究又表明,糖尿病患者發生UTI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白細胞數降低而非細胞功能紊亂所致。糖尿病患者尿中糖的含量較高,其中葡萄糖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主要營養物質,故糖尿病患者發生UTI的細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其中最常見的為大腸桿菌,與文獻報道相一致。本組資料48例中段尿培養陽性者中,革蘭氏陰性菌有17例,占65.3%,與上述試驗結果相符。糖尿病腎病患者較合并其它并發癥者更易發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從尿中排出,使血白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較差,部分患者腎功能受損,尿量減少,通過排尿對細菌的沖刷作用減弱有關。此外,糖尿病患者發生UTI還與糖尿病性神經原性膀胱、高尿酸血癥、尿酸性結石等可能存在的泌尿系梗阻因素有關。本組資料還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UTI許多是無癥狀的。本資料無癥狀UTI52例(72.3%)。造成無癥狀性的UTI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系統感覺異常有一定關系。有作者提出無癥狀性菌尿可能是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癥。眾多研究表明,內皮功能失調、氧化作用應激、過多的糖基化終末產物形成也許是導致糖尿病合并癥的原因[5],這些因素也可能導致感染,因為它們導致單核細胞遷移,以及細胞因子、化學趨化產物的紊亂。所以,糖尿病合并癥和菌尿也許有部分相同的病因學。關于血糖與UTI的關系,目前各家報道不一。本資料表明,糖尿病合并UTI患者血糖水平較高,可能提示血糖控制不佳與UTI有一定關系,但還需進一步行前瞻性對照研究。總之,對糖尿病患者合并UTI應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對60歲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無癥狀性UTI。對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尿常規和尿培養檢查是必要的。
[1]高立民,亓文波.糖尿病并發感染162例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8,4(3):178
[2]孫世瀾.老年糖屎病并發尿路感染的診治[J].實用老年醫學,1997,11(6):248
[3]Luan x ,Zhang J ,Jinz,et al.Changes in sexual hormones and bone metabolism discorder in postmenopausal NIDDM patients[J].J Tongji Med,1996,16(4):217
[4]Vejls- gaard R.Studies on urinary infection in diabatics.Ⅱsignificannt bacteriuria in relation to long-teim diabetic manifestations[J].Acta Med Scand,1996,179:183
[5]Bloomgarden ZT.Endothelial dysfunction,neuropathy and The diabetic foot,diabetic mastopathy,and erectile dysfunction[J].Diabetes Care,1998,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