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妙,袁秀英
(海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急性化膿性胃炎又稱急性蜂窩組織胃炎,其病情嚴重,臨床上十分少見,多由化膿菌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播散至胃壁所致。致病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多見,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1]。其臨床表現為:以全身敗血癥和急性腹膜炎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常有上腹劇痛、寒戰、高熱、上腹部肌緊張和明顯壓痛。早期確診后可經內科保守治療,胃腸減壓、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內科治療無效,全身中毒癥狀重或伴有休克者,應立即手術治療[2]。2008年8月我科收治1例急性化膿性胃炎并出血患者,采用胃腸減壓、大劑量抗生素等治療,效果滿意,現將護理報道如下:
患者男,16歲,于2008年8月4日因“上腹痛、腹脹、惡心、嘔吐10余天”入院康復一區。入院查體:心肺聽診未聞及明顯異常,腹平軟,劍突下輕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血常規:WBC23.2×109/L,N82.6%。8月5日第一次查胃鏡:(1)胃癌待排;(2)胃TB?病理活檢診斷:符合潰瘍,部分腺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留置胃管引出暗紅色液體。經會診于2008年8月9日轉入我科,8月9日第二次查胃鏡:(1)胃黏膜改變性質待查;(2)其他系統疾病引起胃部病變?病理活檢診斷:(1)(胃竇組織)小粒黏膜組織,部分腺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伴出血糜爛。另見數小粒出血,炎性壞死滲出及增生的炎癥肉芽組織,病變考慮潰瘍。(2)(胃底組織)慢性炎癥,部分腺體密集,腺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灶性出血及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骨髓檢查:感染性骨髓象,給予奧美拉唑、生長抑素、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治療。8月22日經全院討論后加用萬古霉素治療,并加強止血、輸血、擴容等。8月30日復查血常規:WBC8.4×109/L,HGB101g/L,PLT197×109/L,血ALT92U/L。9月1日起開始發熱,體溫39℃。胃黏膜培養:臭鼻克雷伯菌,根據藥敏加用阿米卡星,因體溫不能控制,9月3日更換美洛培南、慶大霉素抗感染。血培養:白假絲酵母菌,9月5日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療,9月18日開始抗HP治療,經治療后患者無腹痛、腹脹,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精神、食欲尚可。9月19日復查胃鏡:胃廣泛性黏膜改變性質待查:化膿性胃炎?淋巴瘤待排。胃黏膜培養陰性,病理:符合潰瘍,黏膜內見急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散在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黏膜淺層灶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及出血。于9月22日出院,住院時間為48d。
2.1.1 胃腸減壓前的護理 插胃管前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主動配合插管,選擇合適的胃管(18號)及插管長度,長度一般為發際至劍突加5cm,胃管插入過深則盤在胃內易打折,過淺則不能充分有效吸引,插管前用石蠟油充分潤滑胃管,清潔鼻腔后用石蠟油棉簽再潤滑鼻腔,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2.1.2 胃腸減壓中的護理 插管過程中囑患者放松,像吃面條一樣做吞咽動作,并隨著吞咽動作送管,動作要輕柔迅速,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傳統的胃管固定方法易脫落,采用自制改良方法,取白色醫用膠布約3cm×8cm,從中間剪開至約余3cm,未剪開端固定在鼻尖,剪開的兩端則交叉纏繞固定胃管,此法不易脫落。
2.1.3 胃腸減壓后的護理 胃腸減壓后囑患者禁食、禁水,口腔護理,每日兩次。要注意保持有效的負壓吸引,負壓袋位置不宜過高,引流液不宜過滿,約2/3負壓袋時應及時傾倒,以維持有效負壓,同時要注意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及時報告醫生。翻身或起床時要保持身體和負壓袋同步進行,以免胃管扭曲、受壓、脫落。
2.2.1 消化道出血 觀察嘔血或黑便的量、性質、次數、顏色及時間,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尿量、末梢循環、肢體溫度、皮膚彈性等。如出現嘔血或黑便量增多、次數增加、顏色由黑轉紅、性質由稠轉稀、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四肢冰冷等,應立即報告醫生,遵醫囑交叉配血,迅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快速輸液,以補充血容量,必要時輸血,準備好一切急救藥品和用物。
2.2.2 發熱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注意熱型及伴隨癥狀,遵醫囑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并觀察療效、記錄。做好口腔、皮膚護理,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以免著涼。
2.2.3 腹痛 觀察腹痛的性質、部位、持續時間,按醫囑給予奧美拉唑制酸,持續靜注,微量泵調節,正確掌握注射泵使用方法,及時排除報警故障,以確保藥物持續勻速滴入。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玩電子游戲、聽音樂等,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患者害怕出血,擔心治療的效果及疾病的預后,害怕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不安,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因此要安慰體貼患者,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囑臥床休息,保持安靜。讓患者了解疾病的起因、誘因、發生發展過程、治療、護理計劃及預后。大出血時,醫護人員應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同時應保持鎮靜,做到有條不紊;及時清理血跡,傾倒床旁嘔吐物或引流物,避免不良刺激,以消除恐懼氣氛。胃鏡檢查前,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必要時留親屬陪伴。使其配合各種檢查、治療及護理。
指導患者進食應定時,不可暴飲暴食。出血嚴重、嘔吐頻繁時禁食,癥狀緩解后可從流質開始,逐漸過渡到普食。避免過冷、過熱、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濃茶、咖啡等飲料。
注意觀察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禁用或慎用消炎痛、阿司匹林、強的松等藥物,大劑量使用抗生素要注意二重感染和腎毒性。正確掌握服藥方法,某些藥物,如硫糖鋁等須飯前服用。
囑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日常活動,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
急性化膿性胃炎并出血臨床上罕見,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患者體質弱、抵抗力下降有關。患有胃潰瘍者胃酸相對減少,利于細菌生長繁殖;飲食不潔而嘔吐引起胃黏膜損傷、出血、局部痙攣,導致細菌侵入,繼而形成膿腫[3]。盡早采用胃腸減壓、大劑量抗生素、止血等治療,配合相關護理措施,加強胃腸減壓護理及病情觀察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避免了手術風險,降低費用,恢復良好。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36-1737.
[2]王維高,建 普.急性化膿性胃炎三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5,15(12)∶746.
[3]王鋼平.胃潰瘍合并局限性化膿性胃炎一例[J].中華內科雜志,1996,35(1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