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芬,黃賽娥,陳珠妹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院 福建醫大臨床教學專業基地,福建 三明 366000)
飲食與癌癥的關系非常密切,食物能致癌,也能防癌,所以正確的飲食指導對進行化療的食管癌術后患者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食管癌患者深受疾病的折磨,加上手術的創傷、化療的毒副作用,影響了食物的攝取、吸收和利用,因此,做好患者的飲食指導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解特定的飲食指導在減輕化療藥物不良反應中的作用,我們對我院腫瘤科102例食管癌術后首次化療患者進行前瞻性對照試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腫瘤科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102例食管癌術后患者。病例納入標準:①無嚴重心腦血管、臟器疾病(如肝、腎、肺疾病等),無精神病史;②飲食為半流質飲食或普食;③新發現的食管癌患者,術前未經過化療,術后病理切片確診為惡性腫瘤,臨床分期:Ⅱ-Ⅲ期,首次接受并同意化療;④術后化療前查血象未見異常,且無惡心嘔吐;⑤化療方案:順鉑加5-氟尿嘧啶聯合治療。按照抽簽隨機取樣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例)

續表1
1.2 研究方法 對102例食管癌術后首次化療患者實施化療,化療期間均給予一般治療及支持療法。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僅接受責任護士一般的飲食指導;實驗組患者除接受責任護士一般的指導外,同時由3名專職護士在化療前、中、后與病人加強溝通,做好特定的飲食指導,指導內容為:①有關食物與癌癥的關系;②食管癌患者的飲食指導;③食管癌患者的飲食環境、習慣;④針對食管癌化療后可能出現各種副作用所采取的飲食指導方法;⑤鼓勵患者進食。
1.3 評價指標 在患者化療前及化療結束后兩周:①查兩組患者血象,了解有無異常,血象檢查以血液常規分析儀檢驗結果為標準,以粒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數為代表,這四項中其中一項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為血象異常。②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惡心嘔吐程度,程度分類根據抗腫瘤藥物毒副反應的分度標準(WHO標準):0度無癥狀;Ⅰ度僅有惡心;Ⅱ度有短暫嘔吐;Ⅲ度嘔吐需治療;Ⅳ度嘔吐難以控制[1]。我院臨床將0度及Ⅰ度稱為無癥狀及輕度惡心嘔吐組,將Ⅱ-Ⅳ度稱為中重度惡心嘔吐組。③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化療前后體重(kg),并求二者的差值,對所得結果進行比較及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血象檢查結果及惡心嘔吐癥狀比較采用卡方(x2)檢驗,體重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化療后兩周內血象檢查結果比較 化療前兩組患者血象檢查結果均正常,實驗組在特定的飲食指導下化療后兩周內查血象結果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象檢查結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化療后兩周內惡心嘔吐癥狀比較 化療前兩組患者均無惡心嘔吐癥狀,化療后兩組癥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說明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癥狀與有無特定的飲食指導有關。

表3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癥狀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化療后兩周體重變化的比較 化療前兩組患者體重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化療后實驗組在特定的飲食指導下體重減輕平均數少于對照組,見表4,說明兩組患者化療后兩周體重減輕數值(kg)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4 兩組患者化療后體重減輕數比較(±s,kg)

表4 兩組患者化療后體重減輕數比較(±s,kg)
注:t=4.95,P<0.01。
組別 例數 體重減輕數值實驗組 51 0.98±0.89對照組 51 1.95±1.08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飲食文化傳統的民族,從古到今飲食都頗為人們所重視。健康的飲食對機體常起著食療作用,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甚至具有減輕藥物副反應的作用。食管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化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是不可避免的,將會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傷害,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食管癌術后化療患者有著良好的作用。
3.1 施行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食管癌術后首次化療患者血象檢查結果的影響 目前,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1],化療則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有效方法,具有延長患者生命的作用。應用抗癌藥物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發生血象變化,首先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白細胞總數減少,繼而血小板減少,嚴重者可出現全血減少[2]。針對食管癌化療后可能出現血象降低,化療前、中、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食用高蛋白食品及補氣食品,達到補充患者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功能的目的,將患者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為化療提供良好的身體基礎。同時囑患者燉服花生(不去皮)50g、黃芪20g、龍眼5粒、紅棗15粒,每晚一劑,體質較差者加服阿膠10g,以達到一定的食療作用。飲食指導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告訴患者積極食用各種營養及補血食品,鼓勵患者進食,對血象的維持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這種特定的飲食指導方法可或多或少的避免血象降低的發生,使血象檢查結果受化療藥物作用的影響減小。
3.2 施行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食管癌術后首次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的影響 化療是食管癌患者治療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其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是不容忽視的。食管癌術后再加上化療的副反應常使患者胃腸功能下降,上腹部不適,發生惡心嘔吐,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使患者情緒低落,精神抑郁。做好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預防或減輕不良癥狀有一定的作用。為預防化療后惡心嘔吐,護理人員應針對性地給予以下飲食指導:①創造良好的飲食環境:叮囑患者避免接觸烹調異味,維持清潔舒適的飲食環境,調整患者心態,使患者心情舒暢,緩解胃部不適;②防止惡心嘔吐:除常規應用防吐藥物外,囑患者化療前2h避免進食,化療期間限制含5-羥色胺豐富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茄子等,以免直接激活第四腦室最后區的化學感受誘發區,激活位于延腦的嘔吐中樞,引起惡心、嘔吐[3];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并適當走動,利于食物消化;③促進食欲:正確調配并合理烹調食物,注重色、香、味俱全;囑患者少量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采用適合個體口味的食品;囑患者餐前餐后吃少量開胃食品,如話梅、山楂、糖果、姜制品等。同時根據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病情及治療的變化,及時強化、調整教育內容,并補充實施[4]。本研究結果提示,以上措施有效地減輕了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維護患者健康。
3.3 施行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食管癌術后首次化療患者體重的影響 胸部腫瘤,特別是食管癌,由于消化道的梗阻、進食障礙和腫瘤的原因,常導致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5]。同時在手術切口創傷疼痛及化療藥物產生各種毒副作用的影響下,患者易食欲減退,嚴重影響了糖、脂肪、蛋白質等的營養物質正常的代謝,體重下降,不利于治療的正常進行。因此護理人員制定了以下飲食方案:①確定患者每日所需營養量:食管癌患者每日應攝入生物價值高的蛋白質1.5-2g/kg、碳水化合物600-800g/d;早餐后2h食用牛奶250ml,除能補充營養,還具有緩解惡心的作用;②促進患者食欲,預防惡心嘔吐(具體見3.2);③避免腹瀉:囑患者少食或不吃甜食、油膩食品或油炸物等可引起腹瀉的食物,避免營養物質的過多丟失;對已發生腹瀉者常規應用止瀉藥物的同時囑患者少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④對進食疼痛而拒絕進食者:a烹調時在食物中適當加酸、甜或辣味,以促進食欲;b進食時讓其聽柔美音樂,與病友共同進餐;c平時加強交流,強調多吃營養食品的益處,使患者自覺樹立健康意識,正確進食;⑤心理支持:通過正確的飲食指導,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使患者情緒穩定開朗、心情愉悅,從心理上、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支持。以上措施確保患者能夠攝入恰當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患者機體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患者體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兩周實驗組患者的體重丟失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營養狀況保持良好,為下次化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經過特定的飲食指導,使實驗組患者血象檢查結果、惡心嘔吐癥狀、體重均優于對照組,本實驗結果表明特定的飲食指導對食管癌患者的身體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可減少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對食管癌患者有一定的營養支持效果。
[1]朱開梅,盛 暉,蔡患香,等.惡性腫瘤病人化療前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3,18(10)∶749.
[2]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
[3]趙書彥,劉亞芝,宋亞君.化療病人的飲食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06,8(21)∶97.
[4]李柏妹.淺談糖尿病患者個體量化健康教育的實施[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6)∶71-72.
[5]阮 征,黃海龍,楊明訓,等.“仿生灌注”在消化道腫瘤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3,11(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