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陳妍妍整理
天上一輪圓月明,古今何處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中秋佳節,月圓時刻,不知有多少思鄉和團圓的思緒相伴。以月為題,文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千百年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民俗風情文化。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自古以來,月亮就被賦予許多神秘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至北宋太宗年間,正式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漢族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被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民間以為,月亮屬陰,須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區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規矩。祭月畢,全家一塊兒吃“團圓酒”,“賞月飯”。
中秋之夜,月亮東升,人們便開始賞月活動。賞月是中秋節最為盛行的習俗活動之一。我國魏晉時已有中秋賞月之舉,唐宋時此風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汴梁,每逢中秋佳節,一般市民爭先占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秋夜里風清月白,露意微濃,三五好友或親朋,把酒臨風邀月,暢懷人生快意。
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中秋月餅的吃法很有講究:一般切月餅都要均勻切成若干份,按人口數平分,每人都享受一塊,象征家庭成員是團圓的一部分。如家中有人外出,便特地留下一份,象征他也參加了家庭團聚,以飲食團聚家人的方式是中國人所特有的文化習慣。
中秋節除了世人皆知的賞月習俗外,我國各地還流傳著許多奇風異俗,它們浪漫而美妙,成為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
拋帕招親福建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當夜,于廣場中搭一彩臺,布置成月宮景狀,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將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乞月照月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月老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相傳中秋之夜,靜沐月光,可使婦女懷孕。在一些地區,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婦女便走出家門,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貴子,謂之“照月”。
偷菜求郎在臺灣,中秋之夜有未婚少女偷菜求郎的習俗。中秋之夜,少女踏著月光來到意中人的菜園,偷摘蔬菜或大蔥,如果采摘到了手,就預示她要遇到如意郎君。至今臺灣民間還流傳著“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的俗諺。
中秋博餅在福建廈門,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夜色漸濃的廈門,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悅耳叮當聲。廈門“博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中秋月圓之時,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特發明一種博餅游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這種獨特的游戲,后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
節日民俗猶如一扇窗口,從中可以洞察到一個民族的文化遺存和歷史積淀。它以獨特的方式釋放著文化功能,以其約定俗成的力量,規范著每一個民族成員的價值觀念、倫理觀念、禮儀習尚和行為方式。年復一年的節日輪回,使民族精神得以延續和加強,使人們在歡樂、祥和、喜慶和浪漫的氣氛里產生一種民族親和力和民族歸屬感。
鏈接
亞洲國家中秋習俗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成為亞洲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韓國——秋夕節
習俗:祭拜祖先、玩蹺蹺板游戲、欣賞羌羌水舞、品嘗韓國的“月餅”——松糕,還有頭號中秋食品——芋頭湯。
日本——月見節
習俗:吃的是江米做的“團子”,餡兒以豆沙為主。當夜,在一些神社、寺院會舉行賞月會。
越南——花燈節
習俗:孩子提鯉魚燈出游,各地會舉行花燈節和舞獅。
泰國——祈月節
習俗:節日之夜各家各戶用甘蔗扎成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畫像或塑像,供品主要是壽桃。據泰國的傳說,飛升月亮的是觀音,中秋時八仙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
印度——明月節
習俗:在月圓之夜,年輕婦女頭頂5個重疊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