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素敏,韓月明,吳惠冰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骨科,廣東 佛山 528000)
骨外固定支架已廣泛應用于不宜做內固定且伴軟組織損傷四肢長骨干中各種類型的開放性骨折、骨髓炎、骨不連、復雜骨折的治療,與內固定比較,骨外固定支架治療更便于傷口處理和骨折修復的觀察及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其缺點是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及護理不當時釘道容易感染[1]。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骨科對應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的474例四肢長管骨折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分析如下: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應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骨折共47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58例、肱骨干骨折31例、尺橈骨骨折14例、脛腓骨骨折271例。
2.1 心理護理 針對病人對體外裝置的恐懼感、憂慮體外裝置對日后生活的影響,對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產生懷疑而不愿治療或猶豫彷徨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首先,耐心、細致地給病人介紹此項手術的過程、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經該方法治療后病人的恢復情況。其次,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幫助其熟悉陌生的治療環境,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同時,告訴病人采用此項技術的優點:骨折愈合快、治愈率高、并發癥少;拆除支架后,骨折處不存留異物,無需二次手術;縮短治療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及成本;使病人增強治愈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2.2 患肢制動及固定 術前患肢應用夾板固定并制動,防止加重組織的損傷。避免過多搬動病人的骨折部位,以免損傷骨折端鄰近的血管及神經。
2.3 皮膚的準備 應嚴格備皮。由于四肢皮膚生長著大量的毛發,毛發中隱藏著大量的污垢和細菌,如果不加以處理,必將造成術后傷口的感染,因此術前應該嚴格備皮及清潔皮膚,才能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
3.1 預防和消除肢體腫脹 術后患者返病房,將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
3.2 嚴密觀察指、趾端血運及神經功能 骨折早期,由于局部腫脹明顯,使用外固定支架可致血管、神經過度牽拉,易發生肢端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應嚴密觀察患肢末梢皮膚的顏色、溫度、感覺、腫脹度、毛細血管回流、手指、足趾的運動情況。
3.3 骨外固定支架針孔皮膚的護理[1]應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骨折主要的并發癥是針孔感染。因此針孔皮膚的護理是極其重要的。每天用75%酒精棉球由針孔處由內向外輕輕擦拭消毒,然后用75%酒精紗塊敷針孔。在護理過程中不能用力擦拭針孔,切忌把纖維性包裹當作一般的痂皮撕掉。注意觀察針孔處分泌物的顏色及針孔周圍有無紅、腫、熱、痛。如針孔周圍皮膚微紅、微痛,有少量漿液滲出者,則為輕度感染。要加強針孔的護理,適當抬高患肢,炎癥可在數日內消退;如針孔分泌物為膿性、或針孔周圍皮膚紅、腫、熱、痛則考慮為針孔感染。應及時應用抗生素,以免針孔感染進一步發展為軟組織感染和骨髓炎。
3.4 觀察固定支架的松動情況 患者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部分患者可能會引起外固定支架螺絲釘及固定針的松動。發現有松動時,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調整螺絲釘及固定針的松緊度,以免由于外固定支架的松動而導致骨折部位的移位,影響骨折愈合。
3.5 指導病人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 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不僅有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也利于血運重建和應力刺激,促進骨折愈合。一般在術后7d后內即可在床上進行肌肉收縮及關節活動。上肢進行手部的捏、握及腕肘關節的自主運動,1周后開始旋轉功能鍛煉。下肢于1周或創面愈合后扶雙拐部分負重離床活動,3周后逐步開始完全負重行走。功能鍛煉的時機和方式因人而異,主要視局部和全身情況而定。在鍛煉過程中如針孔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時應停止活動,抬高患肢臥床休息[2]。
3.6 飲食護理 幫助術后病人建立科學的飲食方法,調整飲食結構。指導病人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及促進骨質的融合。
患者手術3-4周后,支架針孔干潔,病情穩定的情況下,病人可出院回家康復,以減少病人的經濟負擔。但康復期間,病人應定期到醫院復診及換藥。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保持傷肢及支架裝置的干燥;注意針孔的護理,當發現紅腫、滲出時,應及時回院復診;教會病人功能鍛煉要領,加強功能鍛煉,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
474例患者應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后,通過術前、術后護理、出院指導等護理干預,正常愈合401例,20例針眼外滲血,23例針眼處感染,21例螺針松動,9例骨折再移位。
骨外固定支架治療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3-4]。尤其對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及缺損的患者,應作為首選方法。該方法與內固定相比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等優點[5]。并根據其不固定關節的特點可早期帶架進行積極有效的肢體功能鍛煉,骨折愈合早,避免關節長期外固定造成關節僵硬,有利于維持和恢復關節功能活動。但若護理措施不當,也會發生外固定螺釘松動、針孔感染、骨折移位等并發癥。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細致的觀察、正確的處理、及時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1]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手冊[M].北京: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1996∶1-30.
[2]鐘廣玲,陳志維.陳渭良骨傷科臨證精要[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56-158.
[3]李利聽,魏 振,王衛東.小切口復位有限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粉碎性骨折[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2)∶205.
[4]肖軍華,謝惠緘,郭漢民,等.外固定架結合拉力螺釘治療脛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36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24)∶2 815.
[5]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