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楊 璐
他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位普通教師。
他似燭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又如園丁,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河南電力工業學校電氣技術部教師張建軍,今年56歲,自1986年來到學校,已在教師崗位上堅守了24年。24年來,張建軍甘當鋪路石,默默無聞、孜孜不卷、任勞任怨地奮斗在省電力公司教育培訓事業的第一線。
張建軍常說:“我的孩子已成家,家里沒那么多事,應該多干點。”作為學校教學一線的一名老教師,雖說已臨近退休,到了該被“照顧”的年齡,但他卻從未因此享受特殊待遇。尤其是近兩年,學校教學培訓任務愈加繁重,作為教研組組長、實驗室負責人和通信專業基地籌建負責人,他的工作往往是最難做的,他教的課常常是剛剛開辟的新課。
去年8月,因教學急需,學校決定讓張建軍講授“電測儀表”和“配電設備”。這是兩門新課,張建軍以前從未講過。但由于培訓需要,他毫不猶豫地按受了任務。為了教好課,他一頭扎進實訓室,查找資料,鉆研教材,熟悉設備,全身心地投入備課之中,有時連家也顧不上回,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困了就在實訓室瞇一會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辛努力,張建軍硬是憑著一股廢寢忘食、勇于探索的鉆勁,不僅把兩門課講得很好,而且還同步開發出電測儀表7個實驗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多年來,為了提高培訓質量,張建軍在每期培訓班開課前,都要開展一次深入調查,詳細了解當前電力通信建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有哪些,學員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員到學校最想學什么。根據學員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要求及電力通信專業的新情況、新問題,張建軍推出適應學員需要的主課,同時有針對性地開設選修課和專題講座。一名學員高興地說,以往參加學習培訓,安排什么就學什么,搞“一鍋煮”,有時一期培訓下來,沒有學到多少東西,而這次培訓不但有適應本職崗位需要的“大餐”,還有開拓思維、拓寬視野的“自助餐”。
作為通信專業基地建設負責人,張建軍承擔著通信、電測儀表和電力負控三個實訓室的規劃、設備技術規范編寫、實訓設備招投標技術談判等任務。為了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張建軍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一次,省電力公司調撥的微波通信設備需要搬運。該設備原安裝點在省公司辦公大樓10層,由于設備主機超長超高,不能通過電梯運送下樓,張建軍就親自帶領民工和學員將這套微波通信設備進行解體后再搬運,設備安置妥當后已是次日凌晨2點多,但早上8點,他又準時為學員上課。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已經桃李滿天下的張建軍,并未因此而滿足。作為一名老教師,他又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上。正如他所說,他將盡個人所能,影響和培養更多的人,甘當綠葉和人梯、甘為螺絲釘和鋪路石,為公司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