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臣
中房集團平頂山房地產開發公司(476000)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建筑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約17~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建筑能耗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建筑耗能比例最終將上升至35%左右,建筑耗能已成為經濟發展的軟肋。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長。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建立相應的建筑節能標準。2001年頒布了《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003年頒布《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近年來先后頒布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幾十項重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建筑節能涉及到建筑物的方方面面,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設備的能效、新能源的利用、用水用地等等。現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從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擴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從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擴展到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驗收、檢測、評價、使用維護和運行管理;從傳統能源的節約,擴展到了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基本實現對建筑領域的全面覆蓋。
政府高度重視建筑節能問題,逐步提高建筑節能規范。在規劃許可審批階段,規劃主管部門審查時,應當就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征求同級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對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不予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不得要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違反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對于違規操作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及其注冊執業人員必須嚴厲處罰。
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時應將建筑是否符合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作為查驗的重要內容;對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對新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求建筑物所有權人應當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測評和標識,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測評結果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著名設計機構五合國際(Werkhart International)通過對國際生態節能技術的跟蹤總結與研究,提出了18項高科技節能技術,其中最重要的8項技術分別為:建筑群整體布局設計考慮生態節能;建筑外墻采用智能呼吸式幕墻,保證高層建筑也可開窗自然通風;采用高效保溫隔熱玻璃及遮陽調光裝置;混凝土樓板輻射冷供暖技術;活性能量建筑基礎技術;置換式新風系統與分散式外墻新風裝置;雙層架空地面技術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電能高效存儲利用系統。
影響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的優劣,現有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普遍較低,直接影響了室內冷暖。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是建筑節能的最有效手段。建筑圍護結構主要包括屋頂、外墻和外窗三個部分。屋頂采用高效的保溫隔熱屋面,其傳熱系數、熱惰性指標應滿足標準規定,對于層數不高的建筑物,應盡可能安裝屋頂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外墻方面,研究并推廣具有低熱轉移值的外墻材料,采用新型節能墻體材料,如加氣混凝土砌塊、新型建筑模網等。外窗是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最薄弱的環節,外窗散熱量占建筑外圍護結構總散熱量的50%以上。因此,控制窗墻比,提高窗戶的保溫隔熱性能,是提高建筑外圍護結構節能指標的有效途徑。
利用地下水作為熱源,較深的地下水常年保持恒定的溫度,遠高于冬季的室外溫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溫度。根據國外的經驗,由于地源熱泵運行費用低,增加的初投資可在3~7年內收回,地源熱泵系統在整個服務周期內的平均費用將低于傳統的空調系統。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潔凈的綠色能源,我國已把開發太陽能利用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既節能環保,又方便安全。
[1]呂晉梁.建筑節能淺論[J].太原科技,2006,(07).
[2]姚兵.推進我國建筑節能事業向前發展[J].施工技術,1997,(12).
[3]夏大明,王峰.住宅建筑節能與室內設計研究[J].江蘇建筑,2005,(03).
[4]華虹,陳孚江.國外建筑節能與節能技術新發展[J].華東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6,(S1).
[5]趙麗芳,彭旭成.淺談民用建筑節能的原則[J].企業技術開發,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