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忠
廣州市隧成建業物業發展有限公司(510130)
綠化包括國土綠化、城市綠化、道路綠化等,具有改善生態、美化環境等功能。園林是各種公園、綠地概念的總稱。綠化單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園林的重要組成,因此,綠化是園林的基礎,是局部。園林包括綜合因素,是對其各組成要素的有機整合,是各個組成要素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整體。園林與綠化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在審美價值和功能多樣性方面是不同的。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現代園林學主要內容之一,其研究內容包含園林綠化的城市建設作用,測定其改善和凈化環境的數據、調查居民游憩、健身對園林綠地的需求和文化心理,科學確定城市生態綠量,合理布局城市綠地系統,研究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技術;分析和評估城市園林綠化的宏觀經濟投資,制定其政策和保護措施。
城市園林綠化,以生態學和環境學原理為指導,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體,以藝術手法構成具有生態、景觀、休閑等綜合功能的城市綠色空間系統。它通過在城市建造一定規模的綠地生態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減人對自然的破壞,促進城市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城市園林綠化,應用生態恢復和重建的理論與技術,汲取園林精華,從傳統的游憩、觀賞功能發展到維持城市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再現自然景觀的新階段。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基礎建設,主要作用有:
1)保護環境資源。城市園林綠化通過人工重建生態系統和模擬自然的設計手段,不僅對城市原有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維護,更對自然環境再創造,使園林植被這種能夠塑造自然空間的資源在城市人工環境中合理再生、擴積蓄和持續利用。2)綜合功能。園林植物綜合功能是城市生態系統中其它生態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過植物景觀創造的良好城市環境和為人們提供游憩空間的社會效益,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和促進旅游發展派生的經濟效益等。3)提高生物多樣性。城郊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環境的園林綠地,可為植物、鳥類等提供適生的棲息地,為生物多樣性創造有利條件。4)促進城市文明。城市園林綠化可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及城市文明建設,這不僅體現于優化環境質量促進人類身心健康,也充分體現于繼承和弘揚本國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們文化修養和藝術審美。
園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則:1)綠地規劃配置設計基礎,各類型綠地的規劃配置應在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進行。2)滿足綠地的性質及用途,應結合周邊環境,發揮園林植物的綜合功能。3)滿足生態習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重視生物多樣性: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忌栽純林,應多種植物混栽,營造種類豐富的植物群落。4)明確主題,滿足利益要求。5)遵循美學原理,講求藝術性。6)突出和保持地方園林特色。7)配置密度合適,近期與遠期效果兼顧。8)遵循經濟性原則。9)各園林要素的關系處理得當與園林建筑及小品、山體、水體、園路等園林要素的關系處理得當。10)生態效益。形成的植物群落應能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不能因配置不當而產生病蟲害及環境污染。
園林植物選擇基本原則:1)以“鄉土或鄉土化樹種、鄉土草種”為主,適地適種的原則。紀念性廣場、重要區域或不宜栽植樹木的地段可適當選用常綠草種。2)遵循“物種多樣化”的生態性原則。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結合,速生與慢生、常綠與落葉科學合理配比。3)突出季相變化的景觀性原則。4)應選用大規格苗木。
2.2.1 園林植物造景的科學性原則
1)符合綠地性質和功能要求。園林植物造景,首先要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不同的園林綠地具備不同的功能。街道綠地要選擇易活,對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樹冠高大挺拔,葉密蔭濃、生長迅速,抗性強的樹種作行道樹;綜合性公園,從其多種功能出發,要有集體活動的廣場或大草坪,有遮蔭的喬木,有艷麗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靜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醫院庭園則應注意周圍環境的衛生防護和噪聲隔離,在周圍可種植密林。
2)滿足植物生態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種植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基本上能夠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造適合的生態條件。在植物造景時,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
3)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和搭配。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穩定的群體結構。另外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征,將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創造優美、穩定的植物景觀。
2.2.2 園林植物造景的藝術性原則
1)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調。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于藝術美的范疇。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
2)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
3)全面考慮植物形、色、味、聲的效果。人們欣賞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園林植物是極少的,因此,要發揮每種園林植物的特點。就應根據園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點進行設計。
4)從整體著眼,注意平面和立面變化。園林植物種植設計要從總體著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種植的疏密;在豎向上要注意林冠線,樹林中要注意開辟透景線;同時要重視植物的景觀層次,遠近觀賞效果。
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采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采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如在主要道路、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規則式種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則采用自然式種植。
2.2.3 園林植物造景的經濟性原則
1)充分運用鄉土樹種。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于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這也是解決城市園林綠地不斷增加而建設費用節節上漲之類矛盾的辦法。因為鄉土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經濟樹種種植。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樹種,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美化市容市貌的重要手段,通過充分利用園林綠化植物以及科學合理的藝術手段,模擬構建出層次多元、結構復雜、生態多樣的綠地生態系統。為實現該目標,我們應不斷加強對城市園林綠化的認識,準確把握其關鍵技術原則,從而營造健康、自然、優美和舒適的城市綠色開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