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星
1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450064) 2 河南省建筑工程學校(450064)
近幾年來,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績,首先是就業率,綜合統計已達到68%,超過了本科;其次在培養目標上統一了認識,即培養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而探索出了“1221”的發展模式,即一個管理平臺、兩個系統、兩個證書、一個終身學習的基地;最后是教學研究成果豐厚,體現在培養目標的認定和實踐教學的實施,包括實訓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來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出適合生產一線的技術與管理型人才。文中具體分析了當前建筑類高職教育存在的幾點主要問題,通過闡述和探討,望能對相關領域的教育教學有所幫助。
校企合作簡單說就應該是利用企業來培養學生,學生畢業后效力于企業。目前,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實踐中,一些新問題不斷涌現,比如:由于沒有制度和法律來制約雙方的合作行為,學校一方積極參與,企業一方消極應付,致使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難以為繼;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因為缺乏詳細的計劃方案和監控制度,企業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以致無法發揮作用;在校企雙方合作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利益驅動的機制,更不用說具體的實施細則了,最終導致校企雙方,特別是企業一方無利可圖,使雙方深度合作處于難產境地。鑒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問題層出不窮,高職院校應與政府部門、企業一起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有關政策制度,想方設法化解合作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共同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而當前的現狀是,政府對于企業履行教育責任的政策尚未出臺。目前雖有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等課程,但都不是校企合作。真正的校企合作應該是校企雙方互利共贏的一種培養模式。
因為建筑類高職院校教育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師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如果教師只停留在理論水平上,沒有實踐能力和一定的業務水平,是無法勝任專業課的教學任務的。而當前,“雙師”素質專職教師隊伍建設面臨不同的困難,高素質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應具備“一全”、“二師”、“三能”、“四證”的基本素質,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不但要求堅持“雙師”的理念,在專業理論教學與專業實習教學中相互滲透、共同提高。但實際上,一些高職高專院校還是一味強調高學歷畢業生,高級教師職稱,而忽視高技能職稱的發展;或者只有技能職稱的高級,而達不到教師職稱的高級,不能兼顧而缺乏“雙師型”的專業教師,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不明顯。因此,加強專業教師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和“一專多能”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雙師”的理念,在專業理論教學與專業實習教學中相互滲透、共同提高。因為“雙師型”教師不是教師與工程師或是證書的簡單疊加,其內在素質表征應是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有機融合,體現在實際教學中則應能實現知識的有效再現和傳授。“雙師型”教師達到一專多能,是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作用的關鍵因素。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和企業的聯系更加密切,教師與企業的交往大大增加,客觀上為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室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較可取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有:
1)訂單式培養模式:就是指學校按照企業對人才質量與數量的要求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學生,學生畢業后直接輸送到企業。這種培養模式能為企業提供最需要、最適用的人才。作為對學校的支持,企業會提供全面的智力、技術和人力支持與服務,并提供相應的先進設備。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2)作為企業培訓基地:在校企共建中,利益驅動對雙方來說都很重要。學校有優質的師資和完備的教學場所,企業有不斷更新的先進設備,從互惠互利、雙向互動的原則出發,我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的切入點,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換取我們想要的設備,作為解決專業實驗室建設和設備更新問題的途徑之一。
3)作為生產基地:學校有源源不斷的勞動力資源,又有優質的師資,因此可把企業直接引入學校有幾個方面好處:①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提升就業力;②企業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競爭力;③學校降低辦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
[1]郭家星.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1).
[2]張迎輝.高新技術條件下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