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兆強,閆 玲
(1.牡丹江市興隆鎮水利站,黑龍江牡丹江1570000;2.牡丹江市水利勘測設計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原始資源型缺水問題日益突出,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很快,特別是近幾年,用水矛盾的突出,如不采取措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解決,勢必影響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
城市污水是水量穩定、供給可靠的一種潛在水資源,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程度、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我國再生水的用途有以下方面:城市、工業、農業、環境娛樂和補充水源水等。具體用途為:①環境娛樂性用水主要為形成娛樂性或觀賞性湖泊等;②再生水用于城市雜用的有:綠化用水、沖洗車輛用水、澆灑道路用水、廁所沖洗水、建筑施工和消防用水;③再生水用于農業可以采用直接灌溉和排至灌溉渠或自然水體進行間接回用兩種方式;農業用水需求量大,水質要求一般也不高,是污水再生利用產業的主要需求者之一。一般經二級處理的城市污水出水水質都能達到或超過農業灌溉用水標準。再生水用于工業包含兩方面:工業利用再生的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內部循環。再生水可用于量大面廣的冷卻水、洗滌沖洗用水及其它工藝低質用水,因此它最適合冶金、電力、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業部門的利用。娛樂用水又可以分為主要接觸和次要接觸兩大類。主要接觸是指人體同水的接觸是長時間的和直接的,并且有吸入的可能,比如游泳;次要接觸是指諸如劃船、釣魚和進行觀賞等活動,一般情況下并無浸水的可能。污水再生利用的其它方式還包括防止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回灌、飲用型回用及補充地下水儲量。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后的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環的組成部分,將合乎質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體中,使河流水體能維持或變成供下游使用的水源,不僅經濟可行,而且可減少風險并發揮河流自凈能力。
目前各地污水再生利用大多尚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利用范圍小。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受到重視,但總體進展緩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近年來,雖然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速度加快,但仍然滯后于城市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一些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成后,由于難以落實配套管網的建設資金,造成設施閑置,而難以發揮投資效益。污水處理廠出水未經有效利用而排入水體,既浪費了水資源,又對水環境構成潛在的污染威脅。這種狀況與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極不相稱。
目前的水價調整是以補償供水運營成本,減少財政補貼為目的,沒有體現水作為稀缺資源的價值。水價形成沒有充分起到對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調控作用,城市供水水價、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收費之間尚未形成合理的比價關系,尚未形成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激勵機制。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高,收費率低,不足以補償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更談不上落實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的建設和運營資金。
目前,一些地區沒有把節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特別是一些水資源目前比較豐富的地區,沒有充分重視節水問題。缺水的城市和地區需要節水,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和地區同樣需要節水,也要重視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現在很多城市在解決缺水問題時,往往采用開發新水源、跨流域調水和開采地下水等傳統的方式,對污水再生利用作為城市補充水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缺乏促進污水再生利用的政策措施,結果一方面城市用水緊張,另一方面本可以使用再生水的園林綠化、市政環衛、生態景觀等卻在大量使用十分緊缺的優質水源,出現了非常不合理的現象。
改變再生水供水管網結構,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再生水生產系統在設計上需要進一步提高其靈活性,配水系統要便于實現分質供水,以降低成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業的發展必須緊密依靠科技進步,要有高新技術的保證和支持。必須重視和加強新工藝、新流程、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
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之對污水再生利用的宣傳不夠,公眾對再生水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還比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再生利用工作的推進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在中國的推行,必須從技術、經濟、產業、規劃管理、公眾安全等各個方面進行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從容面對可能遇到的障礙。
再生水的出現,無疑對傳統的水資源規劃內容具有深遠的影響,污水再生利用已經成為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和規劃的內在因素之一。
在我國傳統的城市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當中,增加污水再生利用的內容,應該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①把再生水作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形式之一,在規劃中予以統籌考慮,建立包括再生水的水量平衡模式;②在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時,再生水與其他類型的水資源放在一起進行全面的費用效益分析,在潛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經濟合理的再生水供給規模;③再生水應滿足的水質標準必須是現實而客觀的,需要專門的水質標準對它進行監控、管理并接受公眾的檢驗;④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要跟其它類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享有相同的產業、經濟政策。
改變當前把集中式污水系統作為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唯一選擇或者絕對主導選擇的局面。分散式的污水系統要作為水環境管理的長期策略選擇。分散式的污水系統更適合污水再生利用,也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集中式的城市污水解決方案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從整體上看,這些污水處理廠不斷地把營養物質和其他剩余物排入了受納水體。如果要想對這些營養物質或者處理過的污水進行再生利用的話,就意味著巨大的輸送成本投入,可能還會涉及到包含著更多管道和泵站的第三套管網體系,因為接受再生水的用戶大多是遠離污水處理廠址所在地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膜技術的發展,污水處理設施的裝置化和小型化使得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和回用得以實現。分散系統污水回用設施跟再生水用戶之間距離縮短,管網費用比起集中式的系統大大降低了,從而實現污水回用系統成本的降低。
我國各個城市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狀況等各方面的因素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從全國各地區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發展模式進行分區,不僅有利于從宏觀上把握全國再生水利用的方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各地區和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并且,如果分區還能夠體現出時間上的變化趨勢,那么,從空間角度看,可以對各城市在選擇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模式時有所指導,從時間角度看,還可以針對某一城市隨時間變化進入不同分區有所指導。
牡丹江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發展戰略,就是要建立起水的社會循環新模式。根據對污水再生利用的發展意義、存在問題、采取工程措施、安全和公眾戰略的內容以及實施要求的論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是以推動牡丹江市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為根本目的,以遵守市場經濟規律和生態規律為實施原則,以不同區域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為實施途徑,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內容納入到城市資源開發與利用規劃中去,實現與給水和排水系統進行一體化的規劃、設計、運行個監督管理。同時,也可看出我國推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發展戰略的本質是要建立起水的社會循環新模式。總之要想保證污水再生利用全過程中的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必須做到以下4點:
1)對污水再生利用項目的各種潛在的影響予以全面評估,以保證項目設計、建設、實施和日常維護的全過程中的人體健康風險和環境風險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政府要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指南和水質標準,提出用于不同用途的再生水水質限值,指定最低的處理技術要求,還要設定監測頻率。
3)要建立相應的技術安全監管機制和相應的管理隊伍。
4)不斷提高公眾對于安全使用再生水的信心。在未來的污水再生利用發展中,對于一個具體的回用項目來說,公眾能否予以接受是至關重要的。
[1]建設部給水排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準實施指南[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335-22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