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永海,喬 穎
(1.延壽縣玉河鄉水利站,黑龍江延壽150700;2.延壽縣山河灌區,黑龍江延壽150700)
延壽縣國家級現代農業水田示范項目區位于延壽縣城東部加信灌區,距縣城45 km,項目區轄6個行政村,33個自然屯,全鎮耕地面積近900 hm2,其中:水田面積7 200 hm2,是延壽縣的糧食主產區,水田灌溉的任務主要由加信灌區承擔,設計灌溉面積4 800 hm2,實際灌溉面積3 600 hm2。灌區渠系由干、支、斗渠三級渠道組成。
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分為渠道襯砌、渠系建筑物、林帶建設、土地平整及自動化觀測系統5個部分。
1)渠道襯砌工程包括支渠襯砌8條20 975 m、斗渠襯砌11條7 415 m、農渠襯砌4條730 m,排水及路邊溝6 860 m。
2)渠系建筑物工程共計90座,其中:排水閘1座、排水節制閘2座、跌水2座、農道橋8座、農道涵22座、斗(農)門55座。
3)自動化觀測系統1項。
4)農田防護林帶6.2 km,修植樹臺1.23萬m2,植樹10 400株。
該工程按項目特點共分為9個標段,現正在實施,工期為2009年9月9日至2010年4月20日。該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是渠道襯砌和渠系建筑物,現就該工程施工技術作以下探討。
1)灌溉系統的輸配水能力和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應滿足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的要求,并充分考慮改善灌區生態環境的需要。
2)渠道的縱、橫斷面復核應符合下列要求:保證設計輸水能力、邊坡穩定和水流安全通暢;各級渠道之間和渠道各分段之間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等的水面均應平順銜接;末級渠道放水口的水位宜高出平整后田面進水端,且不少于10 cm。
3)渠道兩側不需使用渠道開挖出的土料筑堤時,則開挖出的全為棄料,按設計要求及監理工程師的指令運至指定的棄料范圍。
4)渠道兩側有堤防,需利用開挖出的土料筑堤時,則首先需將渠道表面含草根、泥炭等的腐殖土運至指定地點棄料,然后再將可用的土層挖或推運筑堤。
5)筑堤使用不完的或下層含水量較大的不能用作筑堤使用的土料,仍應運至指定地點棄料。如果被指定的棄料地點是堤防的背水坡,除有特別說明者外,應該堆放整齊,坡面平整,高低大致齊平。
6)所有清理出的表層無用土或含水量過大等棄土,都不能堆放在好土的運輸路線上,以免好壞混合運至堤上。
7)開挖出的渠道斷面應符合設計尺寸,不得欠挖,也不得超挖太多。渠底縱坡,坡面坡比都應符合設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監理工程師有權指令返工,不得另外要求支付修坡費用。施工分段所留土埂、土墩等都必須清除。
1)現澆襯砌渠道的結構型式有很多種,考慮到渠道沿線土質、氣溫、地下水位、渠道流量及便于施工等因素,根據斷面尺寸采用梯形現澆混凝土板和預制U形槽兩種型式。考慮到現澆后的渠坡穩定及便于施工,渠道內坡取為1∶1.5。根據渠道設計流量及抗凍抗滲要求,選定混凝土防滲層厚度為10 cm,預制 U型槽,混凝土厚度5.7 cm?;炷翉姸葮颂枮镃20。襯砌在混凝土板(槽)之下鋪筑二布一膜的復合土工膜,土工膜底鋪設10 cm厚的砂墊層。
2)渠道土質比較疏松,襯砌前對渠道進行浸水預沉,但仍難以達到襯砌所需的密實度要求,必須進行夯實。
3)渠道施工放樣。首先,定出渠道的中心控制線。中心樁在直線段每50 m1個,彎道處5 m1個。用鋼尺量距,誤差不超過1/1 000。測角時兩次誤差不超過30″。每100 m留一個臨時高程控制點。最后,根據中心線和高程控制點,放樣出渠道底腳線和渠口線共四條控制線。
4)工藝流程:測量放樣-開挖樣槽-機械配合削坡-人工精削坡-坡面夯實修整-土工膜鋪設-土工膜焊接-模板支設-倉面驗收襯砌-拌合站運行-混凝土運輸-鋪料,滾壓、振搗-平板振搗器振搗-磨光機抹光、收面-人工抹面、出面-養護-切縫-養護。
1)建筑物基坑開挖應在干地進行,如自然地理位置積水,應修筑圍堤,抽干積水后施工。開挖過程中如遇地下水,應采取有效的排水、堵水等措施。
2)建筑物基坑開挖屬隱蔽工程,開挖完需經檢查驗收后才能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對于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施工時應遵照《水閘施工規范》(SL27-91),《水工混凝土規范》(SDJ207-82)的規定進行,對于橋梁工程還應遵照交通部橋梁工程的有關施工規范施工。
4)模板的設計、制作和安裝應使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澆筑和搗實,其形成準確的形狀、尺寸和位置。模板應有足夠強度、能承受混凝土澆筑和搗固的側壓力與保證混凝土表層的質量。每塊模板應制成使每節可以單獨拆除,而不損傷混凝土。
5)鋼筋混凝土結構用的鋼筋、其種類、鋼號、直徑等均應符合施工詳圖規定。鋼筋應有出廠質量保證書。熱軋鋼筋的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1499-79》要求。
6)鋼筋的除銹、調直、切割、彎曲以及加工允許偏差等按施工規范要求處理。鋼筋的安裝位置、間距、保護層及各部分鋼筋大小及尺寸均要符合施工詳圖的規定。
7)現澆混凝土施工時,必須按照有關規范規定執行。有關混凝土的試驗,應按原水利電力部頒布的《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執行?;炷恋臉颂?包括抗凍、抗滲標號)要求,按設計圖紙、說明書、監理工程師所下達的指令等進行。
8)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或最低氣溫在-3℃以下時,混凝土施工應按照原水利電力部頒布《SDJ207-82》規范有關規定,按低溫季節混凝土施工實施。
9)在氣候條件不適宜,無法正常運行澆筑作業時,不應進行混凝土施工,除了水下混凝土之外,所有混凝土均應在旱場進行?;炷猎跐仓^程中,直到硬化之前不應在其表面經受流水作用。澆筑前,應詳細檢查倉內清理、模板、鋼筋、預埋件、永久縫及澆筑準備等,并做好記錄,經驗收后方可澆筑。
10)混凝土應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澆筑面應大致水平。在斜面上澆筑時,應從低處開始,逐層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層,采取措施不使混凝土向低處流動。
11)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覆蓋,面層凝結后,應即灑水養護,使混凝土面和模板經常保持濕潤狀態。
12)現澆及預制混凝土板的配制和養護應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SDJ207-82》有關規定及設計要求。現澆混凝土板分縫及預制混凝土板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利用滑模施工工藝應符合《水工建筑物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范SL32-92》的有關規定。
1)林、路建設要與于渠、溝、田統一規劃,宜實現灌排分開,高低分開,內外分開,水旱分開,可利用水源與污水分開。
2)路面填土應由最洼部位開始,按水平分層向上鋪土填筑,不得順斜坡填筑。施工中應將堤防兩側的護堤地鋪填平整。
3)就近取土筑路時,取土場邊緣距路肩的距離不得<50 m。
4)路面必須壓實,達到設計標準。每層填土厚度按規范規定進行,相臨路段分層碾壓時,兩層交接帶碾跡應彼此搭接,順壓方向,搭接長度應>0.5 m。
5)施工時相鄰各段應均衡上升,減少接縫。如不可避免出現高差時,應斜坡(坡比應>1∶3)相接并加以處理。分段作業最小長度不應<100 m。
6)田間防護林的布置有田間路時布置在路的兩側,無路時布置在用水渠道和排水溝道之間,行距、株距及樹坑的深度要達到要求,樹苗最好做到母土栽培,保持充分的水份,確保林木成活率。
1)灌溉土地的平整應滿足地面灌水技術要求,便利耕作,在機耕地區還應滿足機耕要求。
2)地形復雜和平整地塊面積較大時,宜采用方格網法進行土地平整。
3)平整后的地面坡度應滿足灌水要求,格田內的田塊高差應<3 cm。
4)平整土地的允許切削深度應根據土壤的腐殖層厚度而定,一般一次允許切削深度不應超過10~15 cm,如必須切削較大深度時,可采用逐年分次平整的辦法,或平整時先將表土搬運到一邊,切削后再將表土回填原處,也可在切削處加施肥料。
5)在平整范圍內,盡量使移高墊低的土方數量基本保持平衡,而且運距最短。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控制,是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應引起所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者的高度重視。完善施工技術控制規程規范,嚴把施工技術控制關,充分重視每個施工工序、施工環節,可為工程安全、可靠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