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樺川縣新河宮灌區管理站,黑龍江樺川154300)
干旱與缺水已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水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抗旱與節水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灌區如何發揮抗旱作用,走節水之路是灌區挖掘潛能,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新河宮灌區只有積極探索這條途徑灌區才能穩步發展,灌溉效益才能提高。節水灌區節水的關鍵在于機制,在于管理體制。近幾年來灌區在節水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特別是用水者協會的推廣,得到了灌區人民的歡迎。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灌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必須進行改革和調整,進一步明晰水權及其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關系,使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
新河宮灌區引渠河長0.17 km,引水江叉子淤積嚴重,枯水期影響正常供水,2000年、2001年、2003年連續3 a江水位都降至設計枯水位以下,其中2003年水位降至歷史同期最低值為61.52 m,比設計枯水位還低0.48 m,只能開啟1臺泵維持灌溉。
渠系工程已經運行多年,目前干支兩級灌溉渠系雖然比較完整,但部分支渠沖刷嚴重,斷面普遍偏大,渠底高程低,在通過設計流量時達不到設計水位。灌水期間為了維持供水,滿足水位要求,只好用大幾倍的過水流量來抬高水位,以滿足灌溉需要。為此當前灌區不得不采取支渠輪灌以達到加大供水流量、抬高水位的目的,如此惡性循環,只能導致渠道斷面不斷加大,渠底高程越來越低。田間工程紊亂,斗農渠系基本沒有建筑物控制,灌溉期任意扒堵渠道,跑水漏水十分嚴重,給干旱年份的抗旱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提水灌區最大的劣勢就是供水成本偏高。主要原因就在于耗能過高。在水費構成中,電費所占的比例高達50%以上,若按成本水價收費,用戶難以接受,嚴重影響農民用水的積極性;若低于成本水價收費,灌區就要虧損經營。目前,該灌區執行的水價只是電費加人員工資,大修、折舊等費用都難以兌現。這樣,一方面影響了灌區良性運行,多數管理單位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挫傷了農民澆地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來說,提水灌區地形相對比較復雜,輸水距離較遠,多采用渠道輸水。土渠過水的沿程滲漏損失相當嚴重,一般達50%~60%。即使是干支渠防滲的渠道,其田間滲漏損失仍有30%左右。出現了農民不愿澆地或少澆地的現象,許多群眾還采取不科學的“省水”方式,將灌水次數由過去的3~4次減少為1~2次,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高產穩產。
①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在實施上缺乏明確的職責劃分,存在著一些模糊不清、責任不明的情況;②在水資源的分配上仍然實行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大鍋用水”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和灌區的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和依法管理;③由于水價遠離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設投入不適應灌區發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費得不到應有的補償,水管單位隊伍龐大、機構臃腫、分配上的“大鍋飯”等內部管理弊端都制約著灌區水利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提水灌區存在的上述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發展節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產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這樣,提水灌區才能良性運行。
近年來,灌區在節水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分階段定價,超量用水加價;推行按面積計費;細化測流量水,劃小收費等。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今后還要做到:①理順灌區的管理體制,實現灌區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②創新運行機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③深化水價改革,促進灌區良性運行;④大力推行節水改造,促進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
灌區管理體制改革要為灌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體制平臺。從而實現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換,建立起一個能對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統一管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灌區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應是一種多樣化的、兼顧公益性與經營性的“準市場”體制。
發展節水灌溉必須要加強對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普及,實現干部群眾觀念上的變革。由單純的澆地向澆作物、科學節水轉變,用科學技術手段武裝農業。同時,做好節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讓群眾認識到農業節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進的取水、輸水設施,先進的微灌、噴灌機械,先進的滴灌、滲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節水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場機制不健全,農用水價偏低,不利于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當前,灌區的農田灌溉水的水價僅為供水成本價的1/3~1/2。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水、種、肥農業生產投入三要素中,種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 ~9%。由于水價太低,導致農民不愛惜水,不舍得在購買節水灌溉設備上花錢;由于水價太低,灌溉管理單位收取的水費入不敷出,反而鼓勵農民多用水;由于水價太低,水利工程難以維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帶病運行,效益日趨下降。在節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價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適當提高水價,逐步達到成本水價,是水價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區已開始適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價,但達到成本水價還很困難。為避免因水價上提,引起農業生產成本輪番上漲,應實行鼓勵節約用水的科學水價制度,對于浪費水資源的行為,實行懲罰性水價。此外,在水資源的合理調配和灌溉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通過提高水價和加強管理,逐步實現以水養水,達到節水的良性循環。要加強灌區內部管理,精簡機構,分流冗員,落實多種形式的經營管理責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1)工程措施即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廣辟水源,合理科學的高度用水,挖掘水源潛力。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的嚴重干旱,江水位降至設計枯水位以下,加之引渠和引水江叉子淤積嚴重,引水量小使灌區內水田大面積渴水,在這種困難情況下為緩解水田干旱渴水局面。灌區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渠首樞紐至引水江叉子上游來水口進行實地測量,發現水位差較大,決定動用大型濕地推土機對上游引水江叉子進行清淤,其方法是在原有水面邊界的基礎上兩邊各加寬30 m拓寬過水斷面加大來水量。
2)適合提水灌區的節水灌溉模式
節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節約灌溉用水。不同的水資源條件,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節水灌溉的要求也不同。近幾年來,隨著節水灌溉事業迅猛發展,新的節水灌溉技術越來越多。因此,在提水灌區發展節水灌溉,決不能盲目地套用那些不切實際的節水技術,關鍵是要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節水方式。從新河宮灌區的發展情況來看,適合提水灌區的節水灌溉模式主要為:渠道防滲技術。首先渠道輸水是我國農田灌溉的主要輸水方式。其次,渠道防滲技術簡單易行,造價較低,適宜于大面積推廣。所以,采用渠道防滲形式最為適宜。特別是近年來廣泛使用的“U”形混凝土防滲渠道,具有過水能力大、占地少、受力條件好、工程造價低等優點,是一項費省效宏的重要節水措施。
提水灌區在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分布較廣,供水成本很高,群眾已經難以承受,為此,提水灌區發展節水灌溉,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氣候條件、作物種植結構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種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和模式,大力提倡推廣使用簡單易行的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技術,同時輔之以科學管水、用水等節水措施。這樣,既能達到較好的節水增產效果,又容易被群眾所接受。同時發展節水灌溉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將農業措施與水利措施相結合、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相結合,形成各種節水技術的組裝、配套與集成。發展節水灌溉還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和增產、增收為目標,面對農民的這些主體,我認為應加大管理人員和用水農戶之間的溝通,使供水和用水雙方互相了解,互相理解,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使每分,每公頃的收費標準都向村民解釋清楚,基層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培訓,提高責任心.另外管理站應作好節水灌溉的宣傳,使每個村民的腦子里都有節水灌溉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