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江,崔潤利,劉俊龍
(1.訥河市水務局,黑龍江訥河 161300 2.黑龍江省引嫩工程管理處林甸管理所,黑龍江林甸 166300)
地下水超采及其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缺水城市的災害性問題之一。訥河市已高度重視城區地下水超采問題。幾年來,根據省市有關工作部署,結合《黑龍江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全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關部門認真調查核實,積極開展調研,進行了訥河市城區地下水超采區域劃分工作,分析了訥河市地下水開發利用形勢,確定了地下水開采程度,提出了訥河市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區的戰略措施。
訥河市城區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松嫩平原北緣,是訥河市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運輸中心。城區總面積71.36 km2,總人口9.79萬人。訥河市主要工業都坐落在訥河市城區內,目前已形成食品、建材、輕工和農機為骨干的工業體系。食品工業有糖、面粉、糧油、乳制品、淀粉、酒等種類;輕工業主要有造紙、印刷、鞋帽、家具等。工業總產值5.66億元。城區農業以蔬菜種植為主,面積為近2 000 hm2。城區內有大牲畜5 420頭,小牲畜7 634頭,家禽8.5萬只。
地下水是訥河市城區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維系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要素。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保障了訥河市城區工業和服務業的迅速發展。訥河市城區地下水水質優良,有益的礦物成份含量較高,可直接作為生活飲用水,甚至可做天然礦泉水直接利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訥河市城區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訥河市城區現有地下水自備井近500眼,自1990~2008年訥河市城區地下水年開采量在1 053.3~1 350.4萬m3。
訥河市城區近年已形成了兩大漏斗區:①在自來水水源地一帶形成面積近2.0 km2橢圓形水位下降漏斗,2003~2008年間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為1.56 m,下降速率為0.62 m/a;②在以訥河市乳品廠為中心形成面積1.25 km2水位下降漏斗,2003~2008年間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為0.85 m,下降速率為0.34 m/a。
從目前看,“漏斗”不僅會讓訥河市城區優質地下水受到污染,如果發展下去還將導致地面沉降、土地鹽堿化等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從未來發展趨勢看,訥河市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地下水開發利用的量將更大,對地下水質的要求將更嚴格。
1)近年來,訥河市社會經濟超常規發展,工業用水量迅速增長,城市居民高度集中,在訥河市城區形成了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工業經濟開發區和居民生活區。水環境為城市工業提供了大量的生產原料、清潔劑、冷卻劑,地下水處于超量開采狀態,這是訥河市區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的主要原因。
2)隨著訥河市城區的快速發展,城區大面積的硬化路面使城市地下水獲得降雨入滲補給量銳減,地下水不能得到有效補給,造成地下水采補失衡。
3)訥河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缺乏長期合理的規劃,機電井布局不合理,過度集中超量開采。
4)一些單位和個人一邊使用公共自來水,一邊使用自備水井,這種偷用水行為破壞了地下水的有效有序開采。
針對訥河市城區地下水開采面臨的嚴峻形勢,我們要全面貫徹國家新時期的治水方針,優化水資源配置,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趨勢,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具體措施是:
從訥河市城區水資源條件、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生態環境保護出發,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受能力,對訥河市城區水資源進行統一調查、統一評價、統一規劃、統一調配,有序開發,合理利用。
將城市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促進天然雨水直接滲入地下;降低城市綠地和花圃的高程,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使路面雨水和樓房落水通過綠地和花圃入滲地下;有院落的住宅挖掘蓄水池、滲水井,積蓄雨水,讓雨水自然下滲;城區街道和廣場采用利于雨水滲透的建筑材料,加大透水面。綠地、花圃、公園、廣場等處可設置雨水積蓄設施,積蓄的雨水還可以清洗街道、灌溉綠地、清新空氣。
選擇優質地下水作為工業開發區的供水水源,是對優質水資源的浪費,所以應避免將優質的地下水作為一般的工業用水。在訥河市城區內,對新、改、擴的建設項目,要嚴格進行水資源論證,避免高耗水建設項目取用地下水,要優水優用。對現有機電井布局結合產業結構升級及時調整,逐步實現布局合理。
對城區自備水源除嚴格定額管理、計劃指標考核、計量設施監測外,還要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
[1]張煥智.黑龍江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標準初探[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3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