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湯 滔
(上海浦東新區環境監測站上海 200135)
惡臭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張曉偉 湯 滔
(上海浦東新區環境監測站上海 200135)
本文從實際的惡臭監測分析出發,結合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過程中的各種體會,從標準的適用范圍、標準的濃度排放限值以及采樣環節這三個方面,對惡臭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對排放標準的適用范圍進行調整,增加行業排放標準,對有組織排放增加濃度排放限值規定,對采樣氣象條件、采樣點位、采樣頻率進行明確,并引入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測量,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
惡臭;監測;問題;對策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諸多化工、石化、焦化、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項目相繼建設投運,與此同時所伴生的惡臭污染,日益成為環保投訴的熱點話題。從全國范圍來看,江西湖口、山東棗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北石家莊藁城市等相繼出現惡臭投訴[1-4],浦東新區的垃圾處理廠、制藥廠、化工廠、香精香料廠亦成為惡臭投訴的高發區、重災區。
目前的惡臭監測,主要依據是《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今年 1月底,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完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環保部決定修訂該標準。結合一年多來我站執行惡臭監測的相關體會,本文將從標準的適用范圍、標準的濃度排放限值以及采樣環節這三個方面,對惡臭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對今后惡臭監測工作更好地開展有所幫助。
存在的問題;目前的排放標準 (GB14554-93)適用于全國所有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單位、垃圾堆放場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及建成后的排放管理[5]。基本上屬于“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但事實上不同的行業,一方面,產生的惡臭氣體種類和數量千差萬別,另一方面,控制惡臭的難度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解決對策:借鑒水、氣的污染控制管理經驗,在制定絕大多數行業適用的綜合排放標準的基礎上,針對某些特殊行業,如垃圾堆放、制藥、香精香料生產、化工等制定專門的行業排放標準,作為綜合排放標準的有效補充 (如 GB18596-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行有條件的區別對待,使標準本身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科學有效。
存在的問題:GB14554-93中對于無組織排放實行的是廠界濃度限值,而對于有組織排放實行的則是排放量限值,而沒有排放濃度限值,這是與現行的各類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最大的不同。從本質上講惡臭本身也是一種“氣體”,對于某些間歇性有組織排放惡臭氣體的污染企業,完全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排氣筒短時間高濃度的惡臭氣體排放,按照現行的標準,雖然其排放量限值可能達標,但由于排放的濃度較高,仍然可能對周圍的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解決對策:對惡臭污染物的有組織排放,同樣實行濃度和排放量雙控制,即設定最高排放量的同時,設定最高允許濃度指標。
3.1 采樣氣象條件
存在的問題:采樣時的氣象條件 (如氣溫、氣壓、風速、雨雪等)對惡臭監測結果有明顯的影響,尤其是無組織排放。當風速較大、大氣擴散速度較快時,惡臭污染將得到更快的稀釋和消減,此時監測到的濃度將較低,即同一監測對象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監測結果會有較大的差異。
解決對策:在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采樣時的氣象條件做出明確的規定,如無雨雪、無雷電,風速 5m/s以下。當不得不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測量時,也應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測量準確性,同時注明當時所采取的措施及氣象情況。
3.2 采樣點位
存在的問題:
(1)對于無組織排放,《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廠界的監測采樣點,設置在工廠廠界的下風向側,或有惡臭方位的邊界上”[2],但在實際監測中,我們發現根據不同氣象條件,惡臭污染物廠界外的最大落地濃度并不一定在邊界線上。
(2)對于無組織排放,《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未明確規定采樣點的數目,不利于監測工作的標準化。
解決對策:
(1)在實際監測采樣過程中,還可結合現場采樣人員的實際感受,在其所認為的廠界外惡臭濃度最高處進行采樣,而不受單位周界的限制。當其周圍存在敏感點 (如居民區)時,還可以考慮在敏感建筑物外進行采樣。
(2)參考《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中附錄 C《無組織排放監控點設置方法》中的相關規定:為了確定濃度的最高點,實際監控點最多可設置 4個;當無明顯風向和風速時,可根據情況于可能的濃度最高處設置 4個點。[6]
3.3 采樣頻率
存在的問題:對于無組織排放的采樣頻率,《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規定“連續排放每隔2h采一次,共采集 4次,取其最大測定值。間歇排放源選擇在氣味最大時間內采樣,樣品采集次數不少于 3次,取其最大測定值”[5]。但對于有組織排放的采樣頻率,該標準僅規定“生產周期在 8h以內的,每 2h采集一次,生產周期大于 8h的,每 4h采集一次,取其最大測定值”[5],對于采樣次數沒有明確的規定。
解決對策:對有組織排放的采樣頻率也予以明確。
3.4 背景值
存在的問題:在信訪監測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周邊臭源或化工廠較多時,容易相互影響,對測量產生干擾,如果直接把樣品帶回實驗室,則在后續的分析中很難對干擾因素進行修正,從而導致相關責任難以界定。
解決對策:類似噪聲監測[7],增加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測定,具體來講,就是在監測采樣時,在工廠的上風向設一參照點,以不受被測排放源影響,可以代表采樣點的背景濃度為原則,參照點只設 1個。當背景值與測量值較為接近時,對所測得的數據按一定的準則進行修正,從而使所得數據更準確,更具代表性。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發布至今已歷經 17個年頭,具體執行惡臭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在標準的適用范圍、標準的濃度排放限值以及采樣環節存在較大的問題,結合今年 1月底環保部環辦函[2010]71號 (《關于征集對修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 〉意見的函》),本文提出如下建議及解決對策:
(1)對標準的適用范圍進行調整,將現有標準修訂后作為綜合排放標準,在此基礎上根據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
(2)對有組織排放的惡臭污染增加濃度排放限值規定,設定最高允許濃度指標;
(3)在采樣環節,對采樣氣象條件、采樣點位、采樣頻率進行明確,同時,引入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測量,當存在測量干擾或臭源相互影響時,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
相信通過采取以上建議及對策,惡臭監測工作將得以更好地開展,惡臭的分析結果將更加準確和有效,以便更好地發揮“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職能。
[1]周新平.湖口關停惡臭化工廠[EB/OL].http://hjj.mep.gov.cn/jlzx/dfzf/200810/t20081007_129640.htm,2008-10-07.
[2]薛柱.棗莊山亭化解惡臭糾紛[EB/OL].http://hjj.mep.gov.cn/jlzx/dfzf/200809/t20080904_128161.htm,2008-09-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區兩級環境執法人員聯手調查聯邦制藥有限公司[EB/OL].http://www.mep.gov.cn/zhxx/gzdt/200808/t20080818_127364.htm,2008-08-18.
[4]孟穎.藁城市惡臭污染現狀監測和分析 [J].河北化工,2009,32(5):76~77.
[5]GB14554-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S].
[6]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S].
[7]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S].
X831
A
1673-288X(2010)06-0026-03
張曉偉 (1983—),男,上海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現場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