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淙周才華李明博馬 巖劉尊文劉 克范愛紅
(1.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029;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認可技術研究所北京100020)
中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實施戰略研究
岳文淙1周才華1李明博1馬 巖1劉尊文1劉 克2范愛紅2
(1.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029;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認可技術研究所北京100020)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環境行為也越來越關注。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便應運而生。Ⅲ型環境標志的作用不僅僅限于對消費者的服務效能,它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推動可持續消費具有顯著的支撐作用。本文通過探討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發展背景和分析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作用,確定了中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實施的戰略。
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公眾環保;產品;戰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對產品的環境行為也越來越關注。消費者希望得到產品環境行為的量化信息,生產商在采購原材料時,也希望供應商能提供原材料環境行為的量化信息,在這種背景下,Ⅲ型環境標志——環境產品聲明應運而生。所謂Ⅲ型環境標志,是區別于Ⅰ型環境標志和Ⅱ型環境標志。Ⅰ型環境標志是根據預先選定的產品種類制定標準,然后對產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授予產品環境標志。Ⅱ型環境標志,即自我宣稱的環境聲明,是建立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自己聲稱的基礎之上。Ⅲ型環境標志,基于定量的生命周期評價分析,輔以"額外之環境信息"而組成的產品環保特性信息,可為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基于科學的、可驗證和可比性的量化環境信息,可科學合理地評價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1-2]。
Ⅲ型環境標志是一種產品環境信息交流的工具,它主要是通過提供量化的環境信息,靠市場機制來激勵企業不斷改進產品的環境行為。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工具,Ⅲ型環境標志不僅可以滿足普遍消費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還可以為企業進行政府采購和綠色采購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同時,這些量化的信息也為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Ⅲ型環境標志作為一種有效的環境管理工具,已經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至今,世界上已有不少國家展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并且國際上已有日本、瑞典和韓國,擁有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較成熟的經驗。例如:
(1)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范圍涵蓋了多種產品類型,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以及國家重點外貿產品是很多國家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重點。以日本為例,縱觀2002年至2006年日本所公布的Ⅲ型環境標志PCR文件,其中50%以上的產品為數碼/辦公產品,這些產品是日本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
(2)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制度的設置與國家發展階段和國情相適應。在很多發達國家,居民消費不僅僅關注產品的性能,還關注生產產品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Ⅲ型環境標志認證便滿足了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再者,隨著政府為應對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通過實施Ⅲ型環境標志可以為國家實施重大戰略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3)Ⅲ型環境標志國際合作日趨頻繁。1999年全球環境聲明網絡(GEDnet)正式成立,其目的是促進國際上Ⅲ型環境標志認證機構的交流,將PCR開發程序進行模式化和標準化,加速LCA數據收集,簡化EPD驗證程序與費用等。該網絡現在已經擁有9個正式會員國。
(4)對產品/服務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數據搜集成為許多國家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實施中的重要工作。縱觀國際上開展Ⅲ型環境標志比較成熟的國家,對生命周期數據的獲取是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韓國有全國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日本Ⅲ型環境標志要求對數據采集過程進行認證。
(5)隨著世界各國對溫室效應的關注,Ⅲ型環境標志在許多國家演變出一個新的分支——碳足跡。目前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瑞典、中國臺灣對此已經開展了相應的工作。例如日本已經對碳足跡的產品進行分類,并完成了部分的產品的PCR文件。
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面臨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提出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對中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唯一選擇。環境標志計劃是在西方傳統工業化階段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特征弊端的反思和人類生存環境幾乎難以承受的條件下產生和得到發展的。實施環境標志計劃是適合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Ⅲ型環境標志計劃以生命周期為理論基礎,3R原則(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是Ⅲ型環境標志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技術核心。Ⅲ型環境標志通過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環境行為,減少人類所有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最大限度地節省資源、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3]。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而言,落實"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就是要突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4]。環境標志制度對我國對外貿易的作用分述如下:
首先,通過建立國際間統一的標準,Ⅲ型環境標志可以統一產品生命周期信息數據收集和計算方法,從而避免可能由于缺乏Ⅲ型環境標志信息數據而產生的貿易壁壘。由于Ⅲ型環境標志所提供的是一個具體的量化的信息數據,如果Ⅲ型環境標志中的信息數據是建立在國際認可的有效的計算方法之上,并且是非選擇性的、中性的和對所有相關開放的,Ⅲ型環境標志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交流工具,且適用于全球市場。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Ⅲ型環境標志不會產生任何貿易壁壘。中國作為WTO的成員,必須積極跟蹤研究國外Ⅲ型環境標志的最新動態,發展與國際標準相一致的Ⅲ型環境標志計劃,這樣才可能避免可能由于缺乏Ⅲ型環境標志信息數據而產生的貿易壁壘[5]。
其次,Ⅲ型環境標志制度為我國外貿商品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提供技術依據。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資源消耗量大的現狀。通過實施Ⅲ型環境標志,有助于國家在全局上掌控外貿產品的資源、能源消耗狀況,從而調控外貿商品結構,促使那些與破壞資源再生、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有關的一系列初級產品比重進一步下降,而使不污染或有利于環保的綠色產品的比重日益增加。這樣一些危害環境的產品需求將受到限制,甚至淘汰。
最后,有利于促進我國出口企業進行技術革新。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技術等方面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國的產品很多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而要想占領發達國家的市場,就必須達到發達國家環境標志的要求。在國際統一規則下實施的Ⅲ型環境標志制度,會促進我國生產商進行技術改革,使我國的產品達到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的要求,達到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目的[6]。
歷史的經驗表明,歷次大的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要真正走出來,貨幣政策固然是重要的,但從長遠來看,還是要靠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新的增長點。現在來看,低碳經濟就是走出全球金融危機所需要的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新的增長點。現階段發達國家都認識到低碳技術帶來的巨大的產業革命機會,無論是上游資源還是下游消費品的生產,都將面臨結構和總量兩方面的重整。而Ⅲ型環境標志對低碳經濟乃至緩解氣候變化的貢獻,便是支撐政府、機構和企業的相關戰略決策。Ⅲ型環境標志使政府確立的減排目標更具可行性。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確立了減排目標。例如,2009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提出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2050年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降低80%;歐盟部長理事會于2009年4月6日通過《氣候行動和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提出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至少減少20%;我國政府的減排目標為到2020年單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減少40%到45%。以上減排目標的確定至少到目前而言,還沒有依據精準的核算。而通過實施Ⅲ型環境標志計劃,在社會產品中核算能耗、物耗情況,可為全面評估現有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并合理計劃將來的減排任務提供技術支持。
2006年10月24日,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頒布了《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這表明中國政府綠色采購工作正式啟動,這次《意見》和《清單》的發布也是中國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從而推進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制度與政策上的突破[7]。Ⅲ型環境標志對推動可持續消費的作用有以下三點:
(1)Ⅲ型環境標志由于自身的特點,能夠給出關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這為可持續消費的發展提供了科學基礎。
(2)通過實施基于國際互認的Ⅲ型環境標志計劃可以有效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消費通道。
(3)Ⅲ型環境標志順應了我國居民生態消費的需求。國際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3000美元階段消費開始轉型。再升高的話,社會將進入生態需求階段[8]。而中國現在經歷消費轉型階段,并正在進入生態消費階段。而Ⅲ型環境標志通過提供量化的環境信息,滿足了消費者對了解產品環境信息的需求。
相對于Ⅰ型環境標志計劃,我國的Ⅲ型環境起步比較晚,始于2006年。目前雖然國內有相關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學者進行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但是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的實施尚面臨一些挑戰。總結如下:
(1)缺乏相應的生命周期清單數據基礎庫。Ⅲ型環境標志認證是基于定量的生命周期評價分析,這便要求對產品的生命周期整個過程(原材料準備、生產、運輸、消費、報廢等階段)有定量的評價。由于對產品的生命周期評價必須基于全國統一的基礎數據庫,這樣才使得生命周期評價結果更具可比性。我國目前雖然有不少研究機構對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展開研究,但是針對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的研究還僅僅處于各個研究機構的獨立行為,缺乏基于全國范圍的生命周期清單基礎數據庫。尤其是在數據共享方面,我國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建設還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
(2)缺乏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實踐與應用的成熟經驗。生命周期分析和評價是產業生態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但是在學術界尚未廣泛認同某一種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應用是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重要特點。我國的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開展較遲,而且對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應用沒有成熟經驗。
(3)我國企業自身的生命周期數據管理能力較差。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生命周期管理目前還沒有獲得廣泛應用,企業自身的生命周期數據管理能力較差。隨之而來造成了我國在推進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中面臨一些困難:Ⅲ型環境標志認證主要工作還不得不包括指導企業進行生命周期數據搜集和整理等工作。
(4)我國在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存在不足。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還處于空缺狀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屬于環境認證類別,所以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隸屬于環境法律建設以及認證認可建設的范圍。
(1)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為實施Ⅲ型環境標志創造機遇。眾所周知,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有巨大拉動作用。在2008—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遭受了國外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這使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一歷史事件促使人們審視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的經濟問題,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年末時談道,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9]。
再者,隨著世界各國對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中國也在逐漸地承擔一些應有的大國責任。例如在2009年中國已經承諾了相關的減排目標。中國政府還表示,"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有望在2010年如期實現[15]。
綜上所述,國家產業調整以及節能減排等政策給環境標志認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由于運用了生命周期分析理論定量評價了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這一認證模式,有助于企業掌握自身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情況,還有助于國家把握某一產業的整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從而為國家政策提供技術依據。
(2)我國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在我國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具備了發展的基礎。首先,我國Ⅲ型環境標志可以借鑒于Ⅰ型環境標志的成熟經驗,Ⅰ型環境標志中標準編制、認證的模式、管理方式等有用經驗將會對Ⅲ型環境標志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其次,近些年來Ⅲ型環境標志認證主要在生態設計基礎理論、LCA基礎應用平臺、實施論證、試點創立、市場推廣等方面重點發展。國際合作也正在展開。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將有助于將來我國推行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
最后,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關注的形勢,將為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全面開展創造可能。
中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實施戰略立足于我國國情而且符合世界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發展趨勢。推進中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目標是:為國家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應對節能減排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推進可持續消費等戰略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我國Ⅲ型環境標志的重點領域有以下五點:
(1)我國生命周期分析中重要的產品/服務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
(2)我國居民生活以及對外貿易中的重要產品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
(3)我國政府采購的大宗產品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
(4)參與國際Ⅲ型環境標志標準制定;
(5)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國際合作。
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分三個戰略步驟:
(1)2008—2010年:重點建立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技術文件、體系以及流程,建立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中統一的生命周期分析&評價方法,并開展試點研究。
(2)2010—2020年:開展環境認證法律法規建設,規范Ⅲ型環境標志認證體系;建立中國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開展我國生命周期分析中重要的產品/服務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參與相關的國際標準的制定。
(3)2020—2030年:我國政府采購的大宗產品Ⅲ型環境標志計劃和居民生活以及對外貿易中的重要產品Ⅲ型環境標志計劃,開展國際互認。
(1)生命周期分析和評價方法研究
推進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實施中,需要完善適宜于我國國情的生命周期分析和評價方法的研究。所以,針對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學術研究便是針對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和評價方法。
(2)企業示范
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在我國剛剛起步。其推廣階段,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企業參與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示范。吸納我國企業尤其是優秀企業參與Ⅲ型環境標志認證,有助于增進企業和公眾對Ⅲ型環境標志的了解,為在眾多領域推廣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做好鋪墊。
(3)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建設
制約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發展的瓶頸在于我國缺少全國范圍的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所以說數據庫建設對推行Ⅲ型環境標志認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建設將對能源、原材料、化學品、交通運輸、廢物管理、農業等基礎領域展開工作。另外,隨著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推廣,參與認證的企業所提供的企業生命周期數據將會完善我國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庫。
(4)人才培養
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由于運用了生命周期分析和評價方法、以及生命周期分析基礎數據等新的思路,使得Ⅲ型環境標志認證有別于其他類型的認證。所以對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人員、咨詢人員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工作。
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開展源自消費者以及政府機構對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中環境影響的關注。國際上已有數國正在開展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我國Ⅲ型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盡管處于起步階段,但這項工作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領域認證認可推進工程的一部分。隨著Ⅲ型環境標志認證的實施,它能夠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溫室效應控制、可持續消費等重大戰略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1]劉尊文等.中國環境標志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2]劉尊文,岳文淙等.國外Ⅲ型環境標志發展概況[J].中國環保產業,2009.10:58~61.
[3]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李群.中國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分析[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8.3:32~33.
[5]呂竹明.Ⅲ型環境標志的方法基礎和實施指南[D].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04.
[6]劉化濤,劉國梁.環境標志制度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分析[J].北方貿易.2007.10:31~33.
[7]劉尊文,周才華等.中國政府綠色采購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A].2007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下卷),2007:1210~1213.
[8]羅毅.全面推進可持續消費[J].今日國土.2008.7:13~15.
[9]賴睿.2009,中國為世界經濟加熱添溫[N].人民日報,2010-10-15(1).
X657
A
1673-288X(2010)06-0056-05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編號:2008BAK42B02。
岳文淙(1982—),女,山西省介休人,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標志,環境標準,可持續消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