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近日在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專題講座時說,我國大量存在的坡耕地和侵蝕溝成為水土流失主要來源地。他指出,黃土高原地區坡耕地每生產1公斤糧食,流失的土壤一般達到40公斤到60公斤。
孫鴻烈介紹說,全國現有耕地18.26億畝,其中坡耕地有3.6億畝,占20%。他指出,坡耕地產量低而不穩,成為許多地區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水土流失作用下,土地越種越瘦,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山丘區侵蝕溝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孫鴻烈說,侵蝕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形成溝道,而溝道發育又使坡面穩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蝕加劇。研究表明,當15度以上的坡耕地普遍發育淺溝時,其侵蝕量比原來增加2倍到3倍。溝道侵蝕水土流失量約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量的40%,個別地區甚至達50%以上。
孫鴻烈建議,應把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優先解決群眾生計問題,實現綜合效益,以彌補以往建設的不足。坡耕地和侵蝕溝整治是目前我國建設基本農田最具潛力的一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