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葛蘭素史克公司旗下治療糖尿病的“明星藥物”文迪雅(羅格列酮)因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分別遭禁和限用而掀起軒然大波。筆者發現,中外媒體報道的事件原因無一例外是其會使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發病風險、死亡率升高43%和64%。
這樣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然而略加思考,便會覺得匪夷所思。作為一種超過1.4 億美國人都在服用的處方藥,如果其致病率與死亡率真如媒體所說這般高,那么美國近年來因服用文迪雅而罹患心臟病的人群將會非常龐大,可事實并非如此。文迪雅2000 年在我國獲準上市,據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2004 年1 月1 日至今,北京市共收到23 例降糖藥物羅格列酮的不良事件報告,無嚴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筆者發現媒體報道的“43%”這個數字出處是2007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篇文章,文中使用兩組不同藥物治療糖尿病的對照實驗,其中一組糖尿病患者使用文迪雅,1.5556 萬人中心臟病致死的有39 人,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另一組使用二甲雙胍、格列苯脲,1.2277 萬人中心臟病致死的患者有22 人,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在統計學意義上,文迪雅導致心臟病的發病風險比二甲雙胍、格列苯脲高43%,但這并非眾多媒體所報道的文迪雅導致心臟病發病風險升高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