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氟喹諾酮類藥物可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是治療呼吸系統感染、尿道感染、胃腸道感染、膽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及五官科感染的主要藥物[1]。過去,筆者及部分基層醫師存在不規范用藥等問題,易引起輕微藥物不良反應,現將筆者合理用藥經驗結合病例分析如下:
1.1 資料 針對社區獲得性肺炎,隨機選擇我院2008年50例病例作為對照組,隨機選擇我院2009年50例病例(應用合理用藥經驗)作為觀察組。
1.2 方法 比較對照組及觀察組治愈率、輕微不良反應(ADR)發生率。
2.1 合理選擇藥物 盡管氟喹諾酮類藥物很多,文獻中有指針用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2],也被稱為“呼吸喹諾酮類”。因此,社區獲得性肺炎應首選這三種藥物。
2.2 牢記禁忌癥 對氟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小兒、18歲以下患者、孕婦禁用,哺乳期用藥者應該暫停授乳,80歲以上患者慎用。避免在原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病人、低鉀血癥、心肌病患者中應用[3]。
2.3 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注意事項 ①用藥過程出現任何ADR應停藥,咨詢醫師或藥師。②腎功能減退(肌酐清除率<50ml/min)需要減少劑量[4]。③患者用藥后,應避免太陽光及紫外線照射。④與降血糖藥合用可能出現低血糖或高血糖,避免合用更安全。⑤部分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同時應用氨茶堿,應間隔1h以上確保安全。左氧氟沙星與氨茶堿合用時,可導致患者ADR危險性增加[5]。⑥應避免與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合用,氟喹諾酮類藥物與非甾體抗炎藥合用可能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和抽搐發作的危險[6]。⑦避免與含金屬離子的藥物同服,避免用同一輸液管道輸注氟喹諾酮類及含金屬離子的藥物。
2.4 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應準確掌握劑量口服左氧氟沙星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日1次0.4g,療程7~14日;靜滴治療劑量及療程同口服,可先靜滴,繼以口服治療[7]。國外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為:社區獲得性肺炎:一日1次0.5g,療程7~14日;醫院獲得性肺炎一日1次0.75g[8]。為確保安全,筆者對體重70公斤以上、腎功能較好且感染嚴重者,改為一日2次,每次0.3g靜滴(符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要求)。加替沙星口服一日1次0.4g,療程7~14日,成人靜滴一次0.2g,一日2次[9],靜滴給藥時如果按照口服一次給0.4g容易引起糾紛。莫西沙星(本院暫無此藥)口服及靜滴劑量相同,一日1次0.4g,療程7~14日。
2.5 其他合理用藥經驗 ①溶解稀釋氟喹諾酮類藥物0.3g宜用250ml溶媒比較安全。②緩慢靜滴給藥,一般20滴/min比較安全。近期相似文獻有:左氧氟沙星0.3g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溶后靜滴,20滴/min,無ADR,患者將速度增到60滴/min后發生ADR,護士立即改為15滴/min,繼續用左氧氟沙星6天未見ADR[10]。③低鉀血癥患者應補鉀后再用藥。④不宜空腹靜滴氟喹諾酮類藥物。
對照組50例患者屬于隨意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用法用量、禁忌癥、注意事項等均未按照本文經驗用藥,用藥10日后治愈率為80%,靜滴過程發生胃腸道疼痛、靜脈血管疼痛、惡心嘔吐、視力輕微模糊、頭暈、靜脈炎11例(占22%);觀察組嚴格按照本文經驗用藥,用藥10日后治愈率為98%,輕微ADR占2%,經統計學數據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過去,對于呼吸道感染或社區獲得性肺炎,筆者及部分基層醫師缺乏合理用藥經驗,隨意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存在選擇藥物品種不合理、用法用量不標準、不關注用藥注意事項等問題,結果臨床療效差、輕微不良反應常見。應用本文合理用藥經驗后,基層醫院難題(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治療10日的治愈率達到98%,輕微ADR發生率降到2%,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由此說明,認真學習《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藥品說明書及部分具有應用價值的參考文獻,可提高治愈率,明顯減少ADR。誠望本文合理用藥經驗對國內醫院臨床醫師的工作有所裨益,對藥師處方審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