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媽媽總愛捉住我,
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兒歌: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聽說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
七歲時寫下的“大作”。
可我卻背得結結巴巴,
氣得媽媽說我“笨腦袋”。
我只好背得滾瓜爛熟,
媽媽顯得特別快活。
從此,每當家里來了客人,
我都要牽出這只倒霉的“鵝”。
聽到了一聲聲的夸獎,
媽媽就獎我美味的糖果。
好像這是我寫的詩篇,
其實,我壓根兒沒見過白鵝。
我家小小的陽臺上,
連只小鳥兒都不曾飛落。
更別說從那“曲項”里,
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真的,我不愿當什么“神童”,
更不想靠“白鵝”啄來糖果。
如果媽媽帶我去趟動物園,
那才是我最大的快樂!
詩中“我”的煩惱,想必你也可能遇到過。你是怎么解決的?不妨把這首詩讀給爸爸媽媽聽聽,并讓他們跟你說說“聽后感”!
讀完上面這些文章,你一定覺得,大人們的小時候其實和我們差不多,有歡樂有感動,有開心也有煩惱。我們現在也可以把自己身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寫下來,等到長大后再拿出來看,肯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