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真的不同了。
——可愛的小朋友,在你還能說我只想當個孩子的年紀,不用考慮那么多,好好享受青春,好好珍惜時間,就是對青春最好的挽留。
錄像里都是搖搖晃晃的鏡頭。是母親結婚時的錄像,紅色的口紅,濃濃的脂粉,頭發高高的盤起,上面有結婚禮炮過后撒下的金粉。眾人簇擁著吃湯圓時,靦腆羞澀,一舉一動都浮動著甜甜的笑意。鏡頭里的小女孩穿著燈芯絨的褲子,藍色粗棒針毛衣,綁著兩根辮子,趴在書柜旁唱:“小燕子,穿花衣….”,“我不唱了。”她調皮地吐了吐舌頭躲了開去。鏡頭動蕩不安,是喧嘩和清晰的禮炮聲,蒙上了一層歲月特有的朦朧和神秘。
十四年,是怎樣一個數字呢?它不長,也不短。是一段恰到好處的懷念。是十四年前的一切都還深深地印在骨子里能夠時時刻刻想起,卻找不到痕跡,回不到曾經。
鏡頭里的新娘是母親,鏡頭里的小女孩兒是姐姐。
幾天前,我憧憬大學。
幾月前,我幻想成年。
幾年前,我渴望快快長大。
直到幾秒鐘前,姐姐元旦放假來我家吃飯。我一如既往的“惡狠狠”地說:“我嫉妒死你了,憑什么你20歲了上大學這么輕松,我卻還苦苦為中考掙扎。”她輕輕地笑笑說:“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我還寧愿高中生活再來一遍呢!”我也說不上姐姐哪兒變漂亮了,但她確實讓我羨慕。母親端上熱騰騰的菜,搗鼓著黑米漿,不停地讓大家多吃些,多吃些。
我很高興,人多熱鬧嘛!早早的放下筷子,看見茶幾上那只紅色的船型大手袋,黑色的拎手。真是我向往的啊!里面放著幾包漂亮的紙巾,一只皮夾,還有一瓶護體霜。我的視線不小心落在她的手上。那一刻,全身的血液歸于冰冷,我不敢相信,她的手仿佛發著淡淡的光,不是仿佛,是事實!手指白皙又光澤,指甲泛著貝殼似的粉色光芒。她的臉,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干凈透亮了?我覺得我的指尖已經潮濕冰涼了。她似乎發現我在看她,柔和的朝我笑笑。
她,真的不同了。
曾經,她的臉上有那么多的青春痘,大大咧咧地不吃辛辣食物;曾經,她的手上有著一顆顆紅紅的凍瘡,干干的,她總說她比我大5歲怎么就老了這么多,說我的手才好看;曾經,她做著厚厚的復習書,手指上有幾個突兀的老繭;曾經,她的頭發亂糟糟的,帶著黑框眼鏡,背著書包。不同了,真的不同了。我忽然覺得我們不是同類人了,而她,真的成熟了。臨走時,微笑著和我們再見,笑起來眼睛還是瞇成小月亮,睫毛投射下一片濃蔭,她特別跟我說:“加油哦!”
我點點頭。她又對母親說:“謝謝二姨。”同樣笑得那么美好、那么溫柔。記得我上小學時,她也老在罵老師真惡心,布置那么多的作業。轉眼間,用大人的話來說,她懂事了,乖了。
我并不這么認為。
我總覺得她失去了什么。在看見她手指的那一瞬間,我感到有什么東西崩潰了。她是徹底的變成大人了呀!忽然間,我就不羨慕她了。我開始喜歡現在的自己了,黑眼圈,頭發老也理不整齊,臉上有青春痘,手上干燥的,指甲殘缺的,老繭也一塊一塊的,很難看。但我喜歡。
我害怕哪一天,我一切都變美了,開始對很親近的人說謝謝,對討厭的人說不好意思,麻煩你了,笑得柔柔的。是啊,人們總說,這個世界需要大人的。原來這樣子就變成大人了嗎?恐懼,不安。這樣才算長大嗎?
而母親,也不再是綁馬尾辮的小姑娘了。她整天忙忙碌碌的打掃,做飯菜,擔心我的身體,我的心情,我的情緒。眼角有了細密的皺紋,淡淡的斑塊。她也不同了,真的不同了。
十四年啊,鏡頭里的新娘是母親,鏡頭里的小女孩兒是姐姐。年輕的老了,稚嫩的成熟了。十四年,足以消磨一個人的青春,也足以讓一個女孩兒蛻變成一個女人。
以后,以后我也是這樣嗎?
參加工作,擁有家庭,培養后代,慢慢老去……
一輩子,是這樣么?十四年,十四年,一輪一輪過。那些路上遺失的,忘記的,成熟了,老去了。
忽然間,我只想做一個孩子。
寫完后的一個星期,媽媽背著我把文章發給了姐姐。之后,姐姐回了信,她在信中寫道:“偷偷的跟二姨說,我看哭了。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吧,只是不同的年代,會有不同的精彩。大二了,已經開始會在講到未來工作的時候有壓力感,已經會在聊天的時候討論“留在杭州還是回家”,會在看見很可愛的小朋友的時候覺得自己老了,會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年齡,想方設法把自己說年輕了……
誰不想永遠做個孩子,永遠有可口的飯菜,永遠無憂無慮,永遠不用擔心未來。只是長大了,就該有這一份擔當,就該承擔自己的責任。
成長,有時會覺得很漫長,有時候會覺得只是一瞬間的事。也許在你拒絕成長的同時,已經離兒時越來越遠了。長大了,雖然要承擔的東西多了,身上的擔子重了,就像現在的你,得為自己的未來努力了,但是長大也有長大的精彩,難道不是么?
可愛的小朋友,在你還能說我只想當個孩子的年紀,不用考慮那么多,好好享受青春,好好珍惜時間,就是對青春最好的挽留。”
后記:姐姐的回信把我和媽媽都弄哭了。他們說的很對,青春就是在曾經的我,現在的我,未來的我中掙扎的過程。慢慢的,我相信我們這些成天喊著要成熟又不想長大的孩子們,都會在淚水,歡笑中一點一點地變成真正的大人。而且,一定是幸福的!
#9829;編輯/孟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