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一:公證丈夫手機上的越軌短信,遭拒絕
2009年7月的一天,周琳無意中發現:丈夫手機里有多條來自同一號碼的信息,也保存著許多發給該號碼的信息,都是記錄丈夫和另一女子之間的親熱對話,言辭極其露骨。
周琳決定把手機拿到華東公證處去公證,以保全證據,作為將來起訴離婚或“幫他悔改”的依據。公證處的工作人員卻拒絕了她的申請。原因是:手機中的短信可以重新編輯、重新保存的,因此無法證實此信息就是手機中的原始信息資料;其次,無法確定短消息的發送人,因為手機的實際使用人和短消息發送人也可能不一致。而且,手機短信內容涉及個人隱私,屬于他人通信自由的權利范疇,不宜公證。
個案二:公證自己手機上的短信,告倒第三者
2003年5月6日這天,夏鵑一下收到丈夫郭偉的老同學于珊發來的四條手機短信。一條稱:“我昨天和你老公共進晚餐,你有何感覺?”一條說:“中午我和他又在一起吃飯,很開心!你早就傷害了他的心,懂嗎?”還有兩條,更是指責夏鵑“留住他的軀體容易,留住心難”,稱夏鵑是個“失敗者”。
四枚重磅炸彈,炸得夏鵑頓覺天崩地裂。
三天后,夏鵑又收到兩條來自于珊的短信,內容仍是她與郭偉吃飯、逛商場等。5月,夏鵑再次收到兩條短信,這兩次,于珊更不客氣,用了“語無倫次、出身低微、愚昧無品位”等詞匯諷刺夏鵑。
夏鵑痛不欲生,5月16日,她來到廣州市公證處,對八條短信做了證據保全。因為婚姻中有了不和諧因素,夏鵑和郭偉最終協議離婚。離婚后,夏鵑將第三者于珊告上法庭,要求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
海珠區法院審理后認為,于珊用發短信的方式解決三人的情感糾葛,本無不妥,但短信內容帶有挖苦侮辱夏鵑人格尊嚴、打擊夏鵑身心健康的字詞,因此對夏鵑構成短信騷擾侵權。
不過法院指出,這種侵權行為未造成嚴重后果,據此,對夏鵑要求賠償金的請求沒有支持。
公證處:并非所有手機短信都可以公證
看了這兩個案例,讀者可能疑惑,同樣是申請手機短信公證,為什么周琳遭到拒絕,夏鵑則可以成功公證并在法庭上維權呢?就此問題,筆者采訪了北京市東方公證處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解釋說,公證處只公證申請者本人的手機短信內容。如果申請公證他人手機上的短信,即使是夫妻關系,也是拒絕公證的。因為公民的隱私權、通信自由、通信秘密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
法律專家:如何利用手機短信作證
既然丈夫手機里的短信妻子不能申請公證,那么,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保留這些短信,或利用短信在法庭上作證呢?就此問題,筆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陳巍博士。
陳巍表示:并非只有公證過的短信,才能作為證據。庭審中,當事人可以直接出示自己手機上的短信。比如,妻子在開庭時展示儲存的信息,并在法官指導下,將信息內容做書面摘錄,作為庭審筆錄的一部分。而丈夫當場又沒有表示異議,并在筆錄上簽字后,就可以認定該短信正當合法并具證明力。
將手機短信進行公證的優勢在于,如果事前進行內容公證,即使手機里的短信消失,當事人進行訴訟時,還可以把短信公證文書作為證據提出。
妻子如果想得到丈夫手機上的短信作為證據,可以通過法院,向手機通信運營部門調取短信內容的原始記錄。
還需要提醒的是,單獨的短信證據有一定局限性,只能作為間接證據使用。即使是經過公證的短信,公證機關也只是對短信的存在情況進行公證,對證據所涉及的真實性、合法性是不予審查的。所以,如果只有短信這一個孤證,法院一般不予采信。建議受害方在取證時要靈活把握,不要過分依賴短信,可以根據短信提供的信息,去全面收集證據,讓短信成為我們取證的引路人。
(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