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多半是碰不得的“花瓶”,被家人當做寶貝呵護,散散步就算運動了。所以,當我提出去練孕婦瑜伽時,婆婆丈夫異口同聲地反對。
一天,我拿做檢查為幌子出了門。做完檢查,我順便向醫生征求意見,醫生說:“散步只是體能鍛煉,而孕婦瑜伽不僅可以鍛煉肌肉,還可以減輕體形變化帶來的背、腰、腿部的不適。只要適度適量,就沒有關系。”
有了“尚方寶劍”,路上我就去了孕婦瑜伽館。
一進館,看到不少腹部顯山露水的女人合著音樂,隨著教練的口令伸展腰臂,“全身放松,調勻呼吸……”一旁陪練的老師看出了我的疑慮,過來告訴我:“做些瑜伽動作,可以釋放壓力,提高身體柔韌度靈活度,刺激控制荷爾蒙分泌,增加血液循環,利于對胎兒的氧氣和營養供給。”
問明白我已妊娠15周,并得到醫生許可,老師才把我領進健身房。(注:懷孕11至13周是流產高發期,這階段只能做些呼吸和冥想練習。)
老師首先教我正確呼吸,要訣是緩慢細長均勻,有助于提供給寶寶源源不斷的新鮮氧氣。練習均勻呼吸,對分娩時控制疼痛感也有幫助。
經過數分鐘練習,調好呼吸的我神清氣爽。
隨后是冥想引導,我一邊呼吸一邊用心感覺腹中胎兒,體驗作為母親的神圣和快樂,樂觀平和的心態對寶寶形成開朗的性格極重要。冥想還能培養孕婦對胎兒的接納關愛,讓胎兒感受母體的愛,增進親子交流。
熱身后,才是最重要的動作練習。孕婦瑜伽動作與其他瑜伽有很多不同,一般瑜伽以身體韌度練習為目的,孕婦瑜伽則以母嬰健康、助產和產后恢復為目標。
考慮到孕婦的運動障礙,孕婦瑜伽在產科醫生指導下挑選了一些絕對安全的姿勢,難度不大,貴在堅持。
山式運動———雙腳并攏站立,伸展所有腳趾,膝蓋繃直,向后用力,背脊伸展,放下肩膀,頸部挺直,目視前方,向上盡量拉伸雙臂,雙手互扣,拉開身體。保持1~2分鐘。
這種動作可以讓孕婦找到平衡點,使身體受力均勻,改善姿態,增強活力,調整脊柱的不適,是很好的改善疲勞的姿勢,并能緩解產后腰部、腳跟的不適。
束角式運動———采用坐姿,雙腿彎曲,雙腳腳心相對靠近大腿根,膝蓋下沉,挺直脊背,雙眼注視前方,保持穩定呼吸。呼氣時身體向前彎曲,盡量放低身體靠近地面,保持30至60秒吸氣,還原身體,放松雙腿。重復兩至三遍。
這套動作供給骨盆、腹部、背部足夠的新鮮血液,使腎臟、膀胱保持健康,促進卵巢功能正常。每天做幾次,可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還能避免靜脈屈張。
此外,還有一些姿勢各有各的功效,如改善子宮異位,促進骨盆區域血液循環,緩解全身僵硬。
我從懵懵懂懂跟著感覺走,到漸漸舒展,幾個動作下來微微冒汗,覺得身體很輕。這就是完全放松的狀態?真奇妙。
睜開眼,心情清爽多了,酸痛感也減輕了。旁邊休息的幾位孕婦高興地討論,“練瑜伽還能按摩內部器官,排毒養顏,減輕妊娠反應。”“鍛煉骨盆肌肉有利于支撐子宮,給寶寶提供好的生存空間。多做腹部練習,還能幫助產后重塑身材呢。”
這里的粉絲還都深有感觸呀。我想,通過實際體驗,丈夫和婆婆會支持我的,畢竟,孕婦瑜伽也算是一種早期胎教吧。
貼身小叮嚀:
1、孕婦瑜伽因人而異,并非人人適合。選擇專業孕婦瑜伽教練,及有產科醫師指導是首要條件。瑜伽練習宜在妊娠3個月~7個月時做。
2、動作選擇要謹慎,一定要適度適量,不覺得疲勞才行。
3、懷孕期盆腔血管會變得更豐富,一旦瑜伽練得太勤可能下腹痛。若練習中感到疼痛,要馬上停止,并向醫生咨詢。
4、運動前要做好暖身運動。
5、對有難度的動作,應借助椅子或墻保持身體平衡、安全。
6、練習初期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7、胃部飽滿時不能練習,練之前要排空小便。
(編輯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