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兒子出生以來,我就不厭其煩地教育他節約時間,應該說,在小學階段還是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讀初中以后,我明顯感覺到兒子的時間觀念越來越淡薄,經常無節制玩耍,白白浪費時間。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是講歷史上一些名人珍惜光陰的故事,又是苦口婆心和他講浪費時間的害處。但經常好景不長,過了幾天就故態復萌。看著兒子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我的心也一直在下沉。
看來,得趕緊想辦法,阻止兒子再荒廢光陰了。但一時之間,要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我在給學生上《草船借箭》一文,文中諸葛亮與周瑜簽訂的《軍令狀》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何不試試也和兒子來一個文字上的協議,促使他好好珍惜時間呢?
說干就干,當天晚上,我就和兒子進行談心。一開始,兒子以為我又會像以前那樣和他講珍惜時間的大道理,馬上擺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我不緊不慢,緩緩地說出了要和他簽協議的想法。當兒子聽說要與他簽訂有關珍惜時間方面的協議,馬上來了精神,急不可待地問這問那,很緊張地說協議會不會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限制他的自由等等。我當場向兒子保證,協議會絕對保證他的自由,使他放下心來。隨后,我才和兒子詳細談協議的細節:包括每一天學習、生活、游戲的一些規定,以及一些具體的獎懲措施等等。經過兩個晚上艱苦的協商和談判,最終形成16條協議。我和兒子都在上面簽上大名,我愛人也簽上見證人的名字。
一開始,兒子也像以前一樣,老老實實按照協議的內容執行,但僅過了一個多星期,兒子就開始放松要求。這時,我馬上拿出君子協定,指出他違反了哪一條規定,并警告他如果違反要受到的處罰。兒子一看協議的內容和自己的簽名,只好乖乖地按照協議規定的內容執行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不,時間一長,兒子也逐漸找到了對策,他做事情時開始三心二意,甚至趁人不注意時邊玩邊干,典型的“出勤不出力”。看來,有了君子協定決不等于萬事大吉,關鍵是執行。如何落實協議,成為最為急迫的事情。記得居里夫人對孩子布置任務時總是說:“干完了你隨便玩。”于是,我就模仿居里夫人的做法:每當兒子按照協議做好了一件事情,我都及時給予表揚,強化他的行為習慣;對高效完成任務而節約下來的時間,讓他自己支配,以示獎勵。這樣,不但有效地調動了兒子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而且還逐漸養成兒子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習慣。此外,我還讓孩子用倒計時的方法安排時間。例如,在1個星期內必須完成的事情,要規定每一天做多少,當天沒有完成的話,要及時補上。提醒他如果不能按時完成,錯過了機會,就會前功盡棄。同時,為提高協議的執行力度,我還在計劃表上寫下兒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在哪個時間段去完成。當兒子完成一件事情后,我就在該事情的后面打個鉤,兒子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對于沒有按時完成的事情,我也給予相應懲罰,比如適當減少一些游戲時間。為了提高效率,我也注重加強指導兒子充分利用時間:在一天時間中,早晨、上午精力充沛,要讓兒子努力抓緊學習較難的功課,解決較復雜的問題。
經過我不懈的努力,兒子珍惜時間的觀念得到明顯增強,學習成績也有較大進步,最重要的是逐步養成了珍惜光陰的好習慣。
當然,在執行協議時我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開始,兒子不能嚴格遵守協議的規定,我就適當給他緩沖期,幫助督促他逐步適應,最后自覺遵守。同時,我還注意從自己做起,做好模范作用,那樣兒子自然會覺得守時的必要。
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天24小時,不會多給一秒鐘給你,也不會少給一秒鐘。誰有緊迫感,誰珍惜時間,誰勤奮,誰就可以得到時間老人的獎賞。青少年正值人生的開端,如初升的太陽,是學習的黃金時代。然而,孩子們由于年齡尚小,還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和使命,沒有時間的緊迫感,也不會科學地利用時間。因此,教會孩子合理、充分地分配、利用時間,是父母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孩子成長十分重要的一環。
(作者單位:廣東清遠清新縣第一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 李淳